人殉能保留全尸,人牲是被砍头的人。

题目

人殉能保留全尸,人牲是被砍头的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殉能保留全尸,人牲是被砍头的人。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以下哪一条关于推定全残的定义是正确的?( )

A.被保险人无法从事自己原本的工作,而且身患残疾,例如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等,则被推定为全残

B.被保险人无法从事任何与其教育,技能和经验相称的有酬工作时,被视为全残

C.即使被保险人依然工作,但若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失语,双肢失能,则被推定为全残

D.即使被保险人依然工作,但若其面部五官中有任意一个单只器官残疾,或肢体失能,则被推定为全残


参考答案:C
解析:推定全残的定义是即使被保险人依然工作,但若其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失语,双肢失能,则被推定为全残。

第3题:

被记名受让票据或接受票据转让的人是

A. 背书人

B.被背书人

C.承兑人

D.收款人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一千零一夜》的《理发师本人的故事》中,被国王砍头的10个人是()。


正确答案:土匪

第5题:

人殉制度


正确答案: 人殉制度也称殉葬制度,是以活人从葬死者的一种制度,也是历史上最残忍的制度(1分)。夏商时期奴隶与牲畜一样随死去的奴隶主贵族从葬,后来用陶俑来取代活人从葬,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但明代前的封建社会仍有帝王驾崩女陪葬的传统(分)。明英宗时期下令废止这一做法,人殉制度遂告终结(1分)。

第6题:

人殉和人牲制度


参考答案:

人殉使用活人为死去的贵族从死殉葬,殉葬者多为死者的爱妾、近臣、近亲、婢女等。殉人一般葬在椁室、葬室二层台或墓道之内,有的还有棺椁及随葬青铜器等,应有一定身份地位。凤翔秦公1号大墓共有殉人164人。人牲是活人作为祭品——牺牲,沙之祭祀祖先或死者的亡灵。人牲的身份多为奴隶和战俘等,一般见于墓道、填土或墓附近的祭祀坑,多身首分离,有首无身或有身无首。在安阳王陵区共发现1400余个祭祀坑,出一部分埋有马、牛、羊等动物外,绝大多数埋有人骨,年龄多在15~35岁之间。


第7题:

()札木合是如何而死的?

  • A、被砍头
  • B、被乱箭射死
  • C、自刎
  • D、被压死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列情形中,一般适用法定代理的有( )。

A.被代理人是身体有残疾的人

B.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的人

C.被代理人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D.被代理人是不能亲自处理自己事务的人


正确答案:BC
本题考核点是法定代理。法定代理一般适用于被代理人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情况。

第9题:

被保险货物发生推定全损后,保险赔偿的情况可以是()。

  • A、被保险人提出委付,保险人接受后按全损赔偿
  • B、按保险人提出委付,保险人拒绝后按部分损失赔偿
  • C、被保险人提出委付,保险人拒绝后按全损赔偿
  • D、被保险人不提出委付而保留对货物残值得所有权,由保险人按全损赔偿
  • E、被保险人不提出委付而保留对货物残值的所有权,由保险人按部分损失赔偿

正确答案:A,C,E

第10题:

人殉


正确答案: 人殉是为奉侍已死的社会或家族中某些特权者而死的人,其中有陪臣、妻妾、侍卫和亲信,也有用作仆役的奴隶。它是古代社会中一度盛行的习俗。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都发现了商代人殉的遗迹。商王、贵族及奴隶主的墓葬中一般都有殉葬人。侯家庄1001号墓是个有四条墓道的商王墓,墓内殉人超过164个,分置于墓底、椁室附近及墓道内。该墓墓室外的陪葬坑有31个,其中22个埋有人。每坑埋1-7人不等,共埋有68人。最大的陪葬坑中棺椁具备,还有青铜礼器,在二层台上有2个殉葬人,即殉葬人的坑中还有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