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碳十四测年法原理

题目

简述碳十四测年法原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A.碳十四测定法

B.铀系法

C.铝铍埋藏测年法

D.钾氩法


参考答案:D

第2题:

简述GOD-POD法测血糖的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使色素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其色泽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

第3题:

简述电位法测pH值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溶液中组成原电池。在25℃时,单位pH值标度相当于59.1mV电动势变化值,在仪器上直接以pH读数表示。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有补偿装置。

第4题:

简述离子选择电极(LSE)法测K+、NA+、CL-的原理?


正确答案: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是测量电池电动势变化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将离子选择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连接即构成一个测量电池,置于待测的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离子活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电动势变化。这种变化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正比,通过能斯特(Nernst)方程即可求出离子浓度。

第5题: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 A、碳十四测定法
  • B、铀系法
  • C、铝铍埋藏测年法
  • D、钾氩法

正确答案:D

第6题:

简述碳十四测年法原理


参考答案:

每隔5730年,死亡后的生物体内碳十四的含量减少一半,即碳十四的半衰期为5730年。即减少1/2代表距今5730年;减少1/4代表距今2865年;减少1/8代表距今1433年。


第7题:

碳十四断代法


正确答案: 碳十四断代法是考古学上一种用于断定有机体年代的方法。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第8题:

简述碳十四测年方法的测年原理以及采样要求。


参考答案: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流与地球大气层中的14N发生核反应,产生14C。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活着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与二氧化碳发生交换,直到生物体死亡为止,14C含量按其半衰期进行减少,我们可以利用14C的减少量来计算生物死亡的年代。要求出土时最好保证样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以保证样品中的原始浓度。木炭50克,木头100克,种子100克,毛发100克,骨头1000克玻璃瓶干燥保存,准确秤量,编号。热释光:含有二氧化硅类晶体的陶器,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出现荧光现象,器物内储存的能量一次性的释放完毕。器物烧成后,继续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从新积累能量。依据积累能量的多少以及现有的能量,可以计算出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要求样品周围的环境中的辐射现象没有异常。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样品周围温度不能长期处于较高值,不能与地下水或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接触。


第9题:

简述用称重法和杯量法测降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1)称重法:根据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的原理,又因水的密度近似于1,而雨量器口面积又是已知的,于是,在称出水(或固体降水)的质量后,可以根据下式换算成降水量。
H=10×W•S
其中:H——降水量,mm;W——水的质量,g;S——雨量器口的面积,cm2。
(2)杯量法:根据雨量筒内水的体积和倒入杯内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计算出单位厚度雨量筒内的水相当于量杯的高度。
H=SS′×H′其中:H——降水量,mm;S——雨量筒口面积,cm2;H′——雨量筒内水深,mm;S′——杯口面积,cm2。

第10题:

简述除碳器除碳原理?


正确答案: 在PH≤4.3时(25%),水中碳酸化合物全部变成游离CO2,而水中CO2与空气中CO2成正比,当含有过饱和CO2的氢离子交换水通过除碳器时,使水中CO2解析出来从而达到除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