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球范围内,同一时刻任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这两地的纬度之

题目

在半球范围内,同一时刻任意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这两地的纬度之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辽宁省沈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十分钟左右;
(2)结合地图完成教学;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4)学生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辩题目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
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出新课
小明家去年6月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家人感到很困惑,6月份看房时,房内阳光很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小明家分析一下原因吗?
通过生活中出现的趣味问题,引出新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合作探究,掌握规律
1.理解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思考:(1)什么是太阳高度?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2)试着在光照图上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



学生学习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绘制正午太阳高度角,教师评价并总结: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在光照图上绘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首先要找出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过该地作切线即代表当地的地平面;画出直射光线,需要与地平面垂直,最后做出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
提问:结合上图,比较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学生分析后得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探究规律
活动一:展示“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学生描述图示时刻,全球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情况,并推测同一时刻,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满足什么规律?
学生总结之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展示“夏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活动二:展示“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为夏至组、冬至组、春秋分组,分别思考相对应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并找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地区。
学生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并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存在有规律的变化。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思考问题:
(1)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解释小明家购买房屋中出现的问题?
(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课下查找资料思考如何避免在买房时出现小明家同样的问题?能否通过准确计算解决这一问题?
【板书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
2.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规律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教学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地理规律?
2.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
解析:
1.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时,就让学生尝试在光照图中绘制正午太阳高度,目的是为后面分析规律作好铺垫。然后在正式学习规律时,让学生通过探究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关于“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结合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推测一般规律,之后用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情况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于“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规律”,我让学生分组结合图示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学生自己的想象,锻炼他们交流协作、充分想象的能力。
2.
(1)同一时刻的纬度变化规律

第2题:

6月22日甲、乙两地正午太阳方位相同,但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乙地的两倍,则乙地可能位于()

  • A、55°N
  • B、60°N
  • C、65°N
  • D、70°N

正确答案:D

第3题:

根据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此时太阳直射北纬20。,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的时间越晚,故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因甲地、乙地距太阳直射的纬度(20。N)相等,所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故选B项。

第4题: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下面各小题。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2400000000
  • B、1:30000000
  • C、1:6000000
  • D、1:60000000

正确答案:D

第5题:

同一经线上()

  • A、日出时刻相同
  •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C、地方时相同
  • D、昼夜长短相同

正确答案:C

第6题:

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时h最大,为90°;越远离直射点,正午h越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
随纬度的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φ>δ),随着纬度φ的增大,正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φ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
随季节(δ)的变化: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h逐渐增大;随直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从夏至到冬至,正午h逐渐减小。
在|φ-δ|>90°的地区(极圈内),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

第7题: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下列题。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 B、甲、乙两地使用相同的区时
  •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正确答案:B

第8题:

印度某中学学生,把世界上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绘成简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回答

①④两条线相交于0点,若①所示纬度不变,④所示纬度缩小2°,则关于0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的日期不变
B.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C.O点位置上移
D.0点位置不变

答案:C
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据图可以判断,①所示纬度为赤道,④所示纬度为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1°43′s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都为78°17′,即是交点0的数值;若①仍位于赤道,④所示纬度缩小2°.即纬度变化为21°26′S,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0°43′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都为79°17′,这即是交点O的数值,和前一个数值相比,O点数值增大10,即0点位置上移。

第9题:

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的两地,它们的()

  • A、日出的时间必定相同
  • B、地方时刻必然相同
  • 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角速度相同
  • D、正午太阳高度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B

第10题: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下面各小题。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 B、甲、乙两地使用相同的区时
  • C、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 D、甲、乙两地当晚观看的星空景象相同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