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cm代表实际距离100km的地图比例尺是()

题目

用5cm代表实际距离100km的地图比例尺是()

  • A、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20km
  • B、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20m
  • C、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200km
  • D、图上用1cm代表实际距离10k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
比例尺
如果你想画一副学校地图,用与学校面积一样大的纸来画,显然是不必要的,因此,需要把地表的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才能画在纸上,如果地面上l千米的距离,在地图上只画1厘米,那么,该图上的1厘米就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可以用几种方式来表示。
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地图上所表示的地区。有的范围大,有的范围小;有的内容详细,有的内容简单,因此,在绘制地图时.选用的比例尺大小就有所不同。例如,要画一幅某学校地图或某乡镇地图,需要选用较大的比例尺:而画一幅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就要选用较小的比例尺,比例尺在地图中的作用很大.根据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要比比例尺较小的地图精确一些。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利用比例尺在平面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或实地距离。
②学会用地图说明比例尺大小不同及内容详略的差异,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
过程与方法:
④通过用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地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②通过收集资料展示等活动,学会运用网络收集地理信息,运用资料说明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养成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同时懂得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参考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丈量黑板的长和宽,并照样子将黑板画在本子上,用自己画的黑板长度(或宽度)除以黑板实际的长度(或宽度),得到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是什么——比例尺
【设计理由】通过学生观察、量取、计算、领悟比例尺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作品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比例尺的含义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
(1)什么是比例尺
(2)比例尺的公式是如何表示的
(3)比例尺有没有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并对比例尺的概念进行澄清,无单位。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cm,两地实距40km,则该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学生演算,教师点评】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都是围绕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进行。在已知比例尺和可量算图上距离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地图推测出实地距离。
【设计理由】比例尺有关知识小学已经学过,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够掌握相关概念,同时通过练习可熟练掌握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展示图片】展示含有不同表示方法的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填写,教师总结】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学生活动】请学生通过进行比例尺的转换,完成上表中其他空格的填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比例尺的大小与内容详略关系
【展示图片】展示“京津唐地区”和“北京动物园”地图。
【小组讨论】每四人为一小组,观察这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教师总结】
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所示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示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地图上表示的地区内容有详有略,在绘制地图时,要根据所表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取。需要在地图中展示某学校校舍详细分布时要使用大比例尺.而画一幅世界地理则可以选取小比例尺。
【课后实践】我们的学校作为一座新建学校,至今没有一幅校园平面图,请同学们利用地理课上学习的知识,用16k纸,把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设计理由】通过不同地图的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也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学校平面图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对于本课学习内容“比例尺”的巩固’.也能深切体会到其对于实际生活的重大意义。

第2题:

用解析法确定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只要知道两点间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就可以了。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一张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0米,求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600米=60000厘米 3:60000=1:20000 答:这张图的比例尺是1:20000

第4题:

若将一张1:12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A、1:3000000
  •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千米
  • C、1:6000000
  • D、1:9000000

正确答案:A

第5题:

地图比例尺是图上某线段的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地图的比例尺是地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的( )之比。

A、水平距离
B、斜线距离
C、竖直距离
D、实际距离

答案:A
解析:
2018新教材P28

地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

第7题:

地图比例尺是图上某线段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000m,在地图上量得这两地的距离为50px,这个地图的比例尺为多少?


由题意知

50px=0.02m

比例尺为0.02:2000=1:100 000


第9题:

据图上距离的量算的方法,()可以在地图上直接量出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

  • A、依比例尺换算
  • B、依直线比例尺量算
  • C、用里程表量算
  • D、依平面直角坐标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面有四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缺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150000
  •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C、1:20000
  •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