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哪些规律?它们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题目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有哪些规律?它们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古今洋流的分布格局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古今洋流的分布格局均受海陆分布状况、洋盆轮廓、海底地形以及大气环流、柯氏力和海水密度梯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2题:

什么是抽样分布?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 (1)抽样分布就是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对应的概率所组成。(2)影响因素:
①总量分布;
②样本容量;
③抽样方法;
④抽样组织形式;
⑤估计量构造。

第3题:

读图,图中字母分别表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自然带名称是__,B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气候。H和I自然带的植被类型是__。

(2)E自然带的气候特点为__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自然带主要是__(填写字母)。

(3)图中A-D-G-H-K-L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 为基础的。

(4)图中H-J-F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__为基础的。

(5)图中1自然带在沿海向高纬度扩展,而K自然带在沿海向低纬度扩展,其原因主要是受___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答:(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2)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G
(3)纬度地带性 热量
(4)经纬度地带性 水分
(5)洋流

第4题:

滴落带煤气运动的阻力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滴落带是已经熔化成液体的渣铁在焦炭缝隙中滴状下落的区域。在这里,煤气运动的阻力,受固体焦炭块和熔融渣铁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焦炭粒度均匀、高温机械强度好、粉末少,炉缸充填床内的空隙度大,煤气阻力小;此时焦炭空隙度尤为重要,因为煤气实际通过的空隙度!是焦炭空隙度扣除滴落渣铁占有的空隙,同时焦炭反应性好说明气化反应易于进行,这意味着焦炭在高温容易破裂,增加煤气阻力。因此,从高炉冶炼的角度看,希望焦炭的反应性差一些为好。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煤气阻力,要求渣量少、流动性好,尽可能降低滴落渣铁占有的空隙。当渣量过大、流动性不好时,由于煤气通道减小,煤气流速增加,严重时甚至出现渣铁被上升气流吹起,无法进行正常的冶炼,这种现象叫做液泛。当初渣中FeO含量过多时,会在滴落带与焦炭作用产生大量的CO,以气泡的形态存在于渣中,使渣易于上浮,更容易发生液泛现象,大大增加煤气阻力,破坏高炉顺行。因此,改善矿石的还原性,使矿石在进入滴落带以前充分被还原,尽量降低初渣中的FeO,不仅是降低直接还原度从而降低高炉热消耗的主要措施,也是减小滴落带煤气阻力,保证高炉顺行的重要条件。

第5题:

块茎淀粉积累规律?淀粉含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积累规律:
(1)块茎淀粉含量自块茎形成之日起就逐渐增加,直到茎叶全部枯死之前达到最大值。
(2)单株淀粉积累速度在块茎形成期缓慢,块茎增长至淀粉积累期逐渐加快,淀粉积累期呈直线增加,平均每株每日增加2.5—3g。
(3)各时期块茎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叶片和茎秆淀粉含量,并与块茎增长期前叶片淀粉含量、全生育期茎秆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即块茎淀粉含量决定于叶子制造有机物的能力,更决定于茎秆的运输能力和块茎的贮积能力。
(4)全生育期块茎淀粉粒直径呈上升趋势,且与块茎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影响因素:块茎淀粉含量因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及栽培条件而异。晚熟品种淀粉含量高于早熟品种,长日照条件和降雨量少时,块茎淀粉含量提高。壤土上栽培较黏土上栽培的淀粉含量高。氮肥多则块茎淀粉含量低,但可提高块茎产量。钾肥多能促进叶子中的淀粉形成,并促进淀粉从叶片流向块茎。

第6题:

什么是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干缩变形、徐变?它们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混凝土在硬化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的湿度变化,产生湿涨干缩的现象称为干缩变形。毛细孔隙和凝胶的存在造成混凝土在干燥时产生收缩,而毛细孔隙和凝胶的多少都直接与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有关,故影响因素有:
(1)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
(2)水泥用量越多干缩越大,即砂、石用量越多,干缩越小;
(3)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粘土等粉状物越少,则干缩小;
(4)养护时,湿度越大,干缩越小;
(5)骨料弹性模量越大,干缩越小;
(6)水泥强度等级越高、细度越大,干缩也越大。此外水泥品种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徐变是指混凝土在长期恒载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沿作用力的方向发生的变形,即随时间而发展的变形。
影响因素:
1)环境湿度:湿度越小,徐变越大;
2)龄期:养护龄期越短,徐变越大;
3)构件尺寸: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水蒸发快,干缩和徐变增大;
4)荷载大小:应力强度比越大,徐变大;
5)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和骨灰比;
6)骨料性质;
7)持续作用时间。

第7题: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范围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范围与深度受茶树品种、树龄、生态条件、繁殖方式及农业技术措施等因子的影响1.品种:大叶种根系,主根明显,具有典型的直根系,分布教中小叶种深广。2.树龄: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青壮年比幼年或老年茶树分布深和广。一般一年生茶树主根长20cm,二年生则深达40cm,水平分布30cm,三年生深达55cm,水平达60cm,垂直且出现两层,四年生深达70cm,水平达60cm。而壮年、老年期,根系以分枝根系生长,形成丛生根群,具有分布广、深特点。根系垂直分布约1米左右,水平分布已交叉密布于茶行之间,可分为3~4层。衰老茶树根系分布逐渐缩小。茶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土壤层10~30cm之间。幼年至成年期间,吸收根分布垂直在20~30cm,水平20~40cm。衰老期,垂直集中分布10~20cm,水平分布也在10~20cm。3.生态条件: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坡向及地势。4.繁殖方式:茶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用种子直播于大田茶园,其根系具有主根明显,深入土层深厚;*无性繁殖的移栽苗,这种方式繁殖的茶树,其根系多向水平方向发展,相对深入土层较浅。5.农业技术:种植方式、肥水管理、土壤耕作等。

第8题:

  以下叙述中反映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是

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线

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最为明显


  参考答案:D

  【解析】随着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减少,陆地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分异也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第9题:

煤气通过软熔带时的阻力损失受哪些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 当炉料开始软化时,随着体积的收缩,空隙度不断下降,煤气通过时的阻力损失急剧升高,这在有关矿石的软熔性能中已介绍清楚。在开始滴落前△p达到最高,约为矿石开始软熔时△p的4倍,是原矿石层的8.5倍。由于矿石软熔层的阻力很大,所以煤气流绝大部分是从焦炭层(一般称之为焦窗)穿过的。研究表明煤气流经软熔带的阻力损失与软熔层径向宽度B、焦炭层厚度hc、层数n和空隙度等有关。
焦炭层对软熔带内煤气的阻力损失起着决定性作用,软熔带内焦窗数n越多,焦炭层hc
厚度和焦炭层的空隙度越大,阻力损失就越小,煤气流通过越容易,二次分配也更趋合理。所以扩大焦炭批重以增加其厚度,改善焦炭热强度,减少在炉内的破碎和粉化以保持焦炭有较大的空隙度,对降低软熔带的"$是极为重要的。当然也要重视改善矿石的软熔性能以减小其软熔层的宽度和厚度,降低阻力损失。

第10题:

陆地上中纬度地区有哪几个自然带?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非洲大陆的西南端、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里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本带气候属亚热带夏干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是这里的主要植被,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3)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本带处在热带荒漠和亚热带森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南半球则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南部以及非洲和南美洲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则高温、少雨,使本带干旱、缺水。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4)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中部是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的夏绿林,包括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朝鲜半岛、苏联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温带阔叶林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5)温带荒漠带。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以及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荒漠土。
(6)温带草原带。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和栗钙土;啮齿类(如黄鼠、野兔)、有蹄类和一些食肉动物(如狼、狐等)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