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DIC病人发生广泛出血的机制。

题目

简答DIC病人发生广泛出血的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DIC病人发生出血的机制有

A.大量血小扳被消耗

B.纤渗系统被抑制

C.各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维生素K严重缺乏

E.大量FDP产生,它有抗凝作用


正确答案:ACE

第2题:

试述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休克病人发生DIC的机制。


正确答案: 1、内毒素损伤内皮细胞,使其下面带负电荷的基底膜胶原暴露,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2、组织损伤,暴露TF或者表达TF,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3、内皮细胞受损后,暴露胶原,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胶原结合,使血小板产生黏附作用,同时胶原可激活粘附的血小板。4、内毒素封闭促使DIC发生。5、休克引起肝功能障碍,促进DIC发生。6、休克时微循环障碍,促进DIC发生。7、休克时机体代谢性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DIC发生

第3题:

试述DIC的发生机制。


本题答案:(1)组织严重破坏、组织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凝见于:产科意外、外科手术及创伤、肿瘤组织大量破坏等
(2)血管内皮受损,激活XII,启动内凝见于: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休克和高热、中暑等。
(3)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引起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破坏释放出ADP和红细胞膜磷脂。白细胞破坏释放出组织因子
(4)促凝物质入血:
例如:异物颗粒、蛇毒等。

第4题:

DIC病人发生出血的机制有

  • A、各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 B、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
  • C、大量血小板被消耗
  • D、维生素K严重缺乏
  • E、大量FDP产生,它有抗凝作用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简答DIC病人发生贫血的机制。


正确答案: ①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网的形成,对通过红细胞的割裂;
②缺氧、酸中毒等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③出血使红细胞减少。

第6题:

述DIC病人出血的机制。


正确答案: (1)凝血物质的消耗: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
(2)纤溶系统的激活:在DIC过程中,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纤溶酶形成增多,纤溶酶除能使纤维蛋白(原)降解外,还能水解凝血因子Ⅴ、Ⅷ和凝血酶原等,使这些凝血因子进一步减少。
(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F)的大量形成:FDP有强烈的抗凝血作用而引起出血。

第7题:

DIC病人发生出血的机制有()

  • A、大量血小板被消耗
  • B、纤渗系统被抑制
  • C、各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 D、维生素K严重缺乏
  • E、大量FDP产生,它有抗凝作用

正确答案:A,C,E

第8题:

试述DIC病人发生出血的机制。


本题答案:(1)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2)继发性纤溶系统被激活,纤溶酶形成增多。(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大量形成,FDP有强烈的抗凝血作用。

第9题:

试述DIC患者发生出血的机制。


正确答案:(1)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
(2)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因子Ⅴ,Ⅶ,Ⅱ,Ⅻa等使之进一步减少。
(3)FDP形成: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

第10题:

创伤性休克病人易于发生DIC机制有()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正确答案:组织因子入血;血管内皮细胞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