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屈原《九章》中的《橘颂》一篇。

题目

试析屈原《九章》中的《橘颂》一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原文:a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b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c嗟而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d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象兮。
2、释题:《橘颂》是诗人早期创作的四言体为主嘉美楚地特产橘树的拟人化咏物诗。
3、内容:A、前六句为第一段,总体上高度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的伟大,借橘的“受命不迁”抒发了自己的宗国只情和乡土之恋。B、从“绿叶素荣”到“姱而不丑兮”为第二段,文采斑斓,语含双关,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在“亮相”,即充满了对内美外修非凡人格的自颂自矜和自许。C、从“嗟而幼志”到“参天地兮”为第三段,集中展示了橘树的五大崇高品格“异志”: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兮,终不失过,秉德无私,以橘树自况,借物言志。D、最后八句为最后一段以橘树为友为师,更有以死报国的初衷。
4、意义:A、《橘颂》是屈原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一篇重要的明志之作。B、《橘颂》中的人格精神成为后来《离骚》之长江大河的最初的一股潺潺清泉。C、《橘颂》通过对橘树拟人化自况化的高度赞美了爱国、无私、自慎、好修等崇高品格。D、《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也最为成功的一首咏物诗成为我国咏物体诗的具有“永恒魅力”的范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屈原的著名诗作包括()。

  • A、《九歌》
  • B、《九辩》
  • C、《九章》
  • D、《橘颂》
  • E、《天问》

正确答案:A,C,D,E

第2题:

《国殇》是()中的一篇()

  • A、屈原《九章》
  • B、屈原《九歌》
  • C、宋玉《九辩》
  • D、刘向《九叹》

正确答案:B

第3题:

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A《橘颂》

B《哀郢》

C《涉江》

D《少司命》


参考答案:C

第4题:

试析屈原的《九章•涉江》一诗?


正确答案: 《涉江》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诗人晚年流放江南时作,篇中着重记述了诗人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的历程和心情,故名《涉江》。诗篇具体叙写了他这次被放逐的地区和所行的路线。这是有关诗人晚年被流放所经历地区的一项重要史料。诗人所达到的流放地区是十分僻远、荒凉的,但诗人却表现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的矢志坚持理想、决不屈服的无私无畏精神。本篇为纪实之作,但在诗的开端却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极写他的苦闷和欲忍不能的感情。表示他既不被污浊黑暗的社会所了解,则将“高驰而不顾”,幻想自己将乘龙驾马,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上,以至“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全诗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执著不阿的爱国者的形象。他失去家国、带罪远行,虽在这无情的打击面前,却始终眷恋祖国、坚持理想,自觉地承担了悲剧性的命运。他的遭际是凄苦的,但他的感情却是崇高悲壮的。诗中感情起伏,回旋激荡,动人心弦。
《涉江》一诗记写了诗人晚年被放逐生活中最凄苦的一段经历,但诗中所洋溢的情绪,却是不屈服的。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那种艰苦卓绝,矢志不渝,有进无退的精神,是如此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艺术手法上,它与《九章》中其他诸作亦有异,其虚实相生,大胆想象,比兴兼用近于《离骚》。崇高的思想,悲壮的经历,情真意切的言词,读之催人泪下。

第5题:

屈原的《橘颂》托物言志,体现诗人的理想人格。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屈原在《楚辞·九章·橘颂》中写道:“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请问句中“伯夷”的弟弟是谁?


正确答案:句中“伯夷”的弟弟是叔齐。

第7题:

屈原的《橘颂》体现了诗人秉德无私的人格信仰。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试析屈原《九章》中的《涉江》一篇。


正确答案: 1、背景:作于《哀郢》创作之后,此时,诗人已流放江南,人生的晚年。
2、释题:因诗中着重记述了诗人渡江而南,浮沅水西上的历程和心情,故名《涉江》。
3、内容:
A、诗的开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自己的苦闷和欲忍不能的凄楚。幻想自己飞龙在天,天马行空,去寻古帝重华(帝舜)同游于天,以至“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B、接着具体叙述了自己被流放的地区和途径行程:他渡江后,经过鄂渚(湖北武昌),到达洞庭湖地区,然后上沅水西行,经过枉锗(湖北常德)、辰阳(今湖南辰溪),入溆浦(今湖南溆浦),独处于荒僻的深山之中——这是诗人晚年被放逐生活中一段最凄苦的行程。
4、意义:全诗塑造了一个光明正大,执着不阿的“与日月同辉”的爱国者形象;表现了“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的矢志理想,决不屈服的无私无畏精神;这是有关诗人晚年被流放所经历地区的一项重要史料。

第9题:

何为咏物诗,屈原的《橘颂》是怎样做到“不即不离”的?


正确答案: 咏物,以所咏之物为对象,要与所咏之物相切合,即所谓“不离”。但又不能局限于所咏之物,要借物见志,以物咏怀,即所谓“不即”。屈原的《橘颂》借物自喻,正做到了这一点。
屈原在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对橘树斑谰夺目的外表和坚定不移的美质作了热情的歌颂,认为它可以作为自己的师表,实际上是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肯定和歌颂,也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的抒写。
在诗的前三句,诗人首先赞颂的是橘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即是说橘生于江南,不可迁徙,乃是它受命于天的固有美质和本性;而扎根深厚,不可移易,则又是它守志坚毅的结果。作者在这里表面上在咏橘、颂橘,实际上在托物自况,借橘抒发了自己的宗国之情和乡土之恋,并为自己生于楚,长于楚,义不容去国的思想,立下宏志美范。
在接下来的五句中,诗人赞颂橘树叶绿花洁,枝茂果圆。内外修美,文采斑斓,即从花叶、枝干、果实等内外各个方面描写橘树,说它是那么美好而不同于凡俗。从文字所描摹看,确颇符合橘之物象,是在咏物,然细绎所咏赞的方方面面,实乃语含双关,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在,即充满了对内美外修之人格的赞颂和自矜自许。 
在随后的六句中,诗人接着赞颂了橘树有“廓其无求”(心怀广大,没有世俗的追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清醒地独立于世上,绝不随同流俗)和“秉德无私”(坚持美德,毫无私念)等各种美质,因而诗人表示要以橘树作为良师益友和学习的榜样。很明显,诗人是把橘树作为一种高尚人格的象征,把橘树的某些特质和诗人自己的品格、理想结合起来,寄自己的情志胸怀于橘树的形象之中,诗人颂橘,也正是自颂。 
在最后四句中,诗人先说“长友”,继说“可师”,尊敬之情递增,以示守节之心更坚,最后提出以伯夷为榜样,以砺己志;不仅有乡土情怀,更有以死报国之信念。 
综上所述,作为咏物诗,屈原的《橘颂》做到了“不即不离”。

第10题:

下列作品属于屈原《九章》的有()。

  • A、《橘颂》
  • B、《远游》
  • C、《怀沙》
  • D、《思美人》
  • E、《国殇》

正确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