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清初与清中叶浙派的异同。

题目

试比较清初与清中叶浙派的异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相同之处:都认为清婉秀丽的词风胜过慷慨豪放词风;都比较注重词的音律和辞藻,但内容及抒情则相对薄弱。
(2)不同之处: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清初浙派推崇张炎的“清空”风格,而以厉鹗为代表的清中叶浙派则从形式方面强调词的质实,体现出清代中期的重实风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属于清初词坛的是( )

A. 阳羡派(陈维崧)

B. 浙西词派(朱彝尊)

C. 浙派词(厉鹗)

D. 纳兰性德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明代中叶兴起的,……的绘画流派是( )。

A.吴门派
B.浙派
C.松江派
D.宫廷派

答案:A
解析:

第3题:

试比较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参考答案: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送材料等使用的一种公文,报告是一种呈报性的上行文。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一种公文,属于上行文,请示具有呈批性和回复性的特点。报告与请示,确有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日常工作的布置之中,领导往往喜欢用一句口头禅:这个问题你打个“报告”来,我批一下。这个用“报告”的频率比较高,这是一种口语的说法。在实际的公文行文中,这个口头的所谓报告“报告”,实际上就是等同于“请示”件。这是我们必须加以区分的。具体来说,报告与请示有如下区别。第一。写作的目的和作用不同。请示是就某一个问题,请求上级机关,希望能够给予指示,批准,并需要上级批复。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不一定要求上级答复的文种。第二。写作的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不能“先干后说”,“先斩后奏”。报告一般是在事后,或者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行文,这就是常常说的,“事前要请示,事后有报告”的一种工作上下级之间工作汇报的规则。第三。写作事项的要求不同。请示要求是,一事一文,一事一报。报告,则可以一事一报,也可以多事一报。没有具体的限制。第四。内容的篇幅也有不同。请示件一般比较简明扼要,将请示事项、事由说清楚就可以了。而报告则往往篇幅比较长,有些事情,还要展开,摆明情况。特别是象调查报告一类的占更大篇幅。第五。主送机关的多少不同。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报告则可以写一个或多个主送机关。第六。最后的结语不同。请示一般用“当否?请批示”等句子作为行文的结语。而报告一般用“专此报告”等作为结语。

第4题:

试比较归纳猜想与类比猜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 归纳猜想与类比猜想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一种猜想,即一种推测性的判断,都是一种合情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或者经过逻辑推理证明其为真,或者举出反例予以反驳。
归纳猜想与类比猜想的不同点是:
归纳猜想是运用归纳法得到的猜想,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其思维步骤为“特例—归纳—猜测”。
类比猜想是运用类比法得到的猜想,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其思维步骤为“联想—类比—猜测”。

第5题:

简述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的异同。


正确答案: (1)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的相同之处:
A.创作倾向的相同。清初浙派词的代表作家是朱彝尊,朱氏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的作品,认为张炎所说的“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视。清中叶浙西词派的代表作家是厉鹗,厉氏继承了浙派词的创作主张,认为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清婉秀丽词风胜过以辛弃疾、刘克庄为代表的慷慨豪放的词风。因此,厉鹗代表的浙派词实为朱彝尊代表的早期渐派词的延续,二者的创作倾向是相同的。
B.创作主张的相同。浙派词比较重视词的音律和辞藻,但内容与抒情则相对薄弱。他们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从而体现出清代中叶的重实风气。在这一点上,朱彝尊与厉鹗的观点都是相同的。
(2)清初浙派与清中叶浙派的相异之处:清中叶浙派词的代表作家厉鹗词中的孤寂冷峭的情调更为突出。如写月夜富春江之游的《百字令》中的句子“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等。

第6题:

在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的代表者是()

A.浙派

B.四王

C.四僧

D.吴派


参考答案:B

第7题:

清代是词的中兴时期。清初有()三大家。清中叶有以()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到了晚清,有()被称为晚清四大词人。


正确答案:陈维崧、朱尊、纳兰性德;张惠言、周济;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藏、况周颐

第8题:

试比较通告、通知与通报的异同。


参考答案: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通知的应用极为广泛。下达指示、布置工作、传达有关事项、传达领导意见、任免干部、决定具体问题,都可以用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用通知;平行机关之间有时也可以用通知。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通报的特点:1、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2、目的的告知性。要求受文单位了解、协助、执行和办理的知照性公文.公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向国内外郑重宣布重大事件和决议、决定时所用的一种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用‘公告’。”公告使用频率也颇高,例如国家领导人、人民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的变更、任免,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大科技实验等均可应用公告。公告具有其严肃、庄重、权威的特点。它必须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法,所及内容重大而且多能引人关注。公告也具有公开性,它可以由大众传播媒介予以广泛展布。公告由其性质、内容、发布机关来区分,一般分为国家事项公告和司法公告。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循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本类两种,被称为发布性公文或知照性文告,中心是晓喻告语,就是把欲使接收者知晓的情况、事体、规定、要求发布出去,或者说是告知、关照道有关方面。由于告白的对象范围广泛,“一体周知”,所以又称“周知性文章”。告示:布告,通告大众的文件。

第9题:

比较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同出一源,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因此,他们的办报主张不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在具体表述方面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内涵,因而更加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取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主流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明确地处革命办报的主张。改良派曾经提出过报纸是“国之利器”,办报“有益于国事”等思想。但是革命派报人认为,改良派指的“国”是大清国,他们要监督的政府是大清国政府,但是这正是革命党要推翻的。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认为报纸反映民意,影响舆论,指导舆论。这个与改良派当中谭嗣同提到的“报纸带民立言,成为民口、民史”相似,并且具有比较明显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意识。这与梁启超的“健全舆论的主张“也比较契合。认为报馆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

第10题: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正确答案: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