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题目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汉人模拟屈原所写的作品,称之为“骚体赋”,但内容上转为抒发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如贾谊《吊屈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以及司马迁、班固等人之作。
(2)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多年时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汉大赋的体制发展成熟。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扬雄《甘泉》《羽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3)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转为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的放心求志的“抒情小赋”,如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汉赋在西汉时期,经历了骚体赋、()和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大赋

第2题:

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等几个阶段。

  • A、骚体赋
  • B、新体大赋
  • C、抒情小赋
  • D、乐府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新疆的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第4题:

白蛇传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A、最早记载话本《西湖三塔记》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白蛇爱上人,被镇于石塔下。
B、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具备了后来白蛇传的基本情节,白娘子的形象的基调人格化,有时会露出凶相,但不吃人、害人。以感情执著的良家女子出现,小青形象模糊。
C、《雷锋塔传奇》白娘子变成蛇仙,既真诚、善良、勤劳又有勇敢的顽强斗争精神,故事情节更生动细致。
D、近现代,突出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增强了斗争情节。

第5题:

我国《政府采购法》的起草和制定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正确答案: 1999年4月,《政府采购法》被正式列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成立了《政府采购法》起草组。2000年9月,《政府采购法》起草组起草了《政府采购法(初稿)》;2001年8月,《政府采购法(第五稿定稿)》基本成型。其间,全国人大多次组织了国内、国际性的研讨会和调研考察活动。
2001年10月22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政府采购法(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同年12月2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政府采购法(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2002年6月2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政府采购法(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同年6月29日,《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第6题:

汉赋,在两汉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骚体大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

第7题:

第五代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审美追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1>新世纪之前:
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理念多来源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经历,由于他们经历了知青生活,经历了十年的浩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各种思潮冲击,他们通过电影来表达对生活的一种思考,对人性和社会的一种反思。第五代导演对中国乡土的关注和解读,对社会底层的注视和同情以及在他们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对民族的深切热爱,忧患意识,对生存现状的拷问都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第五代导演是主体意识强化和自觉的一代,追寻和构建历史性的和大写的人的主题形象,一直是第五代导演的精神支柱。他们执着与民主振兴,深刻的反思传统文化,热切的呼唤现代理性。
第五代导演的题材大多与历史有关联,他们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思考,来表现对传统文化好的乡村文化痼疾的一种思考,对民族,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感慨。在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电影通过对女主角嫁给一个地主之后的生活和命运变化的描写来见证乡村文化中不好的一面,见证了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不容乐观。在《红高粱》中见证了热情,野性和血的洗礼后而长大成人的我的爹爹豆官,都是一些代表了未来,寄托了导演理想的符号。
<2>新世纪以后
第五代导演在新世纪到来以后,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他们的电影风格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从追求艺术本位到追求商业与艺术的交融再到对于商业和票房的崇拜。以张艺谋为例,2000年以前的《红灯笼》、《菊豆》等作品与历史题材相关,充满着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关怀,之后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作品,在商业意味浓重的基础上,将导演的创作转向了对于票房的痴迷上。
在此之后的《金陵十三衩》、《三枪》等等影片则更是将创作的重心落在了票房的回报上。虽然还是同样的历史题材,但却缺少了对于人性对于历史的反思。但这一时期的作品却在技术上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魅力。不管是镜头的处理、剪辑还是影视后期的调色、色彩搭配、音响处理、音效配合等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技术主义的特点。这一时期的电影审美情趣重心落在了对于电影视听语言的把握上,电影的视听语言在这一时期由于新兴技术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8题:

世博会百余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正确答案: 世博会百余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期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
回顾世博会的历史,就像在回顾20世纪全球文明发展史。自从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后,西方国家受到启发,争先恐后地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成果。美国、法国频频举办世博会,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博会的举办,对艺术和设计、国际贸易、旅游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时可算初期阶段。
到了20世纪前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负面影响导致世博会举办机会大大减少,各国虽尽力举办了一些小型专业博览会,但是管理组织缺乏统一规章。为了更有条理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世博会,法国在1928年主动牵头组织部分国家代表齐聚巴黎,讨论通过了《国际展览公约》,还决定成立国际展览局,作为世界博览会的正式管理机构,担负起批准申办及协调各国举办世博会的职能。此后,世博会的管理日益成熟。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国际展览公约》几经修改,日趋完善,世博会比以前规范了许多,综合效益日渐突出,规模和影响也不断扩大。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中国民众将更理解全球科技文明联动发展的意义。

第9题:

金融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


正确答案: (1)金融范畴的形成源于货币和信用的发展。
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流通中的货币形态其大轮廓是:最初的实物形态;尔后的金属铸币形态;再后的信用货币形态。信用的产生是与财富非所有权转移的调剂需要相联系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作为财富凝结的货币在借贷中日益占据了重要地位。信用的发展,对于货币的流通确实起过强大的作用,但总的看来,货币与信用仍然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欧产生了现代银行。银行家签发允诺随时兑付金银铸币的银行券。银行券流通的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地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同时,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了既不用铸币也不用银行券的转账结算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流通的存款货币。一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贵金属铸币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则先后实施了彻底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制度。这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则变成了同一的过程。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时时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
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则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这个新范畴就是金融。
(2)伴随着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并逐步形成一个新的金融范畴的过程,金融范畴也同时向投资和保险等领域覆盖。
投资(investment),其古典形式,是个人出资或合伙集资经营农工商业,将本求利。而伴随着金融范畴的形成过程,投资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以股票交易为特征的资本的市场。
保险(insurance),包括财产保险(property insurance)和人身保险(1ife and health insurance),其存在的根据是危险、是风险、是生命周期均独立于货币、信用之外。但早期的保险业务,往往是与贷款业务同处在一个金融机构之中——保险的集中货币资金与货币资金的贷放直接结合。很快,保险集中的货币资金虽然主要不再用以直接贷放,但却主要投放于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上,保险资金所占的份额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单之类的保险合约也成为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至于其中的人寿保险,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保险与个人储蓄的结合,一直到今天。而在后来发展的相互人寿保险(mutual life insurance)的形式中,保险又与投资结合起来。所以,从不同角度,保险均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因素。
此外,信托(trust)与租赁(leasing)等等,或几乎完全与金融活动结合,或大部与金融活动结合,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
综上所述,金融涵盖的范围有: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第10题:

多年来制造业的生产规模、资源配置、生产方式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沿着“小批量一少品种大批量一多品种变批量”的方向发展;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一设备密集一信息密集一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制造技术的生产方式沿着“手工一机械化一单机自动化一刚性流水自动化一柔性自动化一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