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南戏在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题目

元代南戏在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元代南戏在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它以表现家庭内容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第2题:

南戏体制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南戏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不像北曲的入派平上去三声,用韵上也较为宽松。
(2)初期南戏的曲调配合,虽有一定的惯例,但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宫调组织,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
(3)南曲轻柔婉转的音乐风格,适合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
(4)器乐伴奏,北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则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
(5)南戏在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还有在后台用以渲染气氛的帮腔合唱。
(6)在结构方面,它以“出”为单位,人物上下场,出而复入,叫做一“出”。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则需要一天甚至多日。

第3题:

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


参考答案:琵琶记

第4题:

什么叫南戏?南戏在艺术形式上与元杂剧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方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与元杂剧有明显的不同: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或加楔子。南戏不称折而称出,每剧出数较多,没有一定限制,比元杂剧规模要大,也灵活些。
元杂剧每本由一个角色主唱,故有“旦本”“末本”之分。南戏则上场角色都可以唱,唱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既可独唱、对唱,也可轮唱、合唱等。
元杂剧每折只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不机械地用一个宫调的曲牌,也不通押一韵。甚至还可以采用北曲曲牌,出现了南北合套的现象。
元杂剧有题目正名,南戏没有,但有副末开场,即在正戏开始之前,由非剧中角色的副末登场,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叙述剧情梗概。
元杂剧音乐上用北曲,南戏则主要用南曲(偶尔夹有北曲)。南北曲情调不同,“大抵北主雄丽,南主清峭柔远”(王世贞《艺苑卮言》)。“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宛转为主,各有不同”(魏良辅《曲律》)

第5题:

元代的包公戏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元代的包公戏除了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外,还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李潜夫的《灰阑记》等,这些作品除了揭示社会问题和歌颂清官外,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

第6题:

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在体制结构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①戏曲的结构体制,与其声腔乐曲关系极紧密。北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北杂剧剧本“四折一楔子”的体制结构。
②南戏戏文的体制结构要灵活自由得多。南戏曲调,主要来自民间市井流行的各种歌曲,没有规定出宫调,曲牌的运用比较随便,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由掌握。剧本常以人物上场、下场分成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为一场。一般剧本有三四十场,也有长达五六十场的。表演时不拘一格,有独唱,有对唱,还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色都能唱歌。这种体制便于作者根据剧中人物停留场上的时间灵活安排场次。戏剧结构具有时、空转换的灵活性。

第7题:

元代“四大南戏”是哪四部作品?


正确答案: 指的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第8题:

弋阳腔是在元代后期由南戏流传到弋阳,与当地语言、音乐相结合,并吸收()演变而成。


参考答案:北曲、目连戏

第9题:

简述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在体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人独唱的形式转化而来的。
2)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在元灭南宋统一全国的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第10题:

南戏有什么样的内容、体制特点?


正确答案:(1)以表现婚姻爱情、家庭伦理题材为主;
(2)以“出”为单元,没有长短限制;
(3)各角色都可以唱,有合唱、伴唱等形式;
(4)唱腔以南方曲调为主,柔和婉转,伴奏多用管乐;
(5)与杂剧相比,唱词的押韵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