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四种从混合菌液中检出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并说明其共同原

题目

简要介绍四种从混合菌液中检出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并说明其共同原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利用夹层培养法、逐个检出法、限量补充法和影印接种法等方法,从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混合菌液中,将营养缺陷型菌株检出。
共同原理:野生型菌株既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又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而营养缺陷型菌株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方法,并说明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应用上的作用。


正确答案: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4个步骤。
营养缺陷型的应用价值主要有:
营养缺陷型在杂交育种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利用营养缺陷型可以用来研究生物合成的途径。
利用营养缺陷型可以作为诱变筛选突变株的标记。
利用缺陷型可以获得某些代谢的中间产物,因此在生产上可以用来进行生产氨基酸、核苷酸之类的物质。

第2题:

请列举四种最主要的法律解释方法,并对它们作一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 1、文理解释,包括文字解释、语法解释、逻辑解释,所以它又称为语义解释或文义解释。它是指按照法律条文用语的字义、文义及语言的通常使用方式和逻辑规律所作的解释。
2、论理解释,指斟酌法律理由,依一定的标准进行推理论证来确定和阐明法律本义的解释方法。
3、体系解释,依据法律条文在法律整体中的地位进行解释,即根据法律的编、章、节、款、项之前后关联位置以及相关法律条文之关系,阐明法律规范的意义。
4、效力解释,在解释时依据法律效力位阶之高低,寻找法律内在意义的高级效力依据,换言之,依效力位阶较高的法律规范来解释效力位阶较低的法律规范。

第3题:

与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关的三类遗传型个体是()

  • A、野生型,营养缺陷型,突变型
  • B、野生型,营养缺陷型,原养型
  • C、野生型,突变型,原养型
  • D、野生型,突变型,营养缺陷型

正确答案:B

第4题:

分别用限量补充培养法和影印接种法,从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混合菌液中检出营养缺陷型菌株


正确答案: (1)限量补充法:把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接种在含有微量蛋白胨的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细胞就迅速长成较大的菌落,而营养缺陷型则生长缓慢,并只能形成微小的菌落。(2)影印接种法:将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在一个完培养基的表面上,经培养后使其长出许多菌落,然后用包有反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把此皿上的全部菌落转印到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比较这两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如果发现在前一培养皿平板上的某一部位长有菌落,而在后一平板的相应部位却不长,说明这就是一个营养缺陷型菌株。它们的共同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的菌株能正常生长,而营养缺陷型的菌株不能生长。因此,将诱变后的菌株先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完全培养基培养,就可除去野生型菌株,而得到营养缺陷型。

第5题:

在筛选抗青霉素营养缺陷型菌株时,必须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其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其原理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因而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细菌,但不能杀死处于休止状态的细菌。如果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就可淘汰大部分生长繁殖活跃的野生型细胞,从而“浓缩”营养缺陷型细胞的目的。

第6题:

试述利用逐个检出法检出营养缺陷型的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正确答案:原理:野生型菌株可在基本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缺陷型则不能生长。后者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凡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应该是野生型。
步骤:把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待长成单个菌落后,用灭菌牙签把这些单菌落逐个分别转接至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如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长出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相应位置上不长,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

第7题:

营养缺陷型菌株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营养缺陷型菌株特点,就是在合成该营养物质的途径中缺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酶,因而自身就不能合成这种物质,当在培养基中,控制该营养物质添加量,即只能供给菌体生长到需要程度的用量,当菌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该营养物已消耗完,菌体不能继续增殖,但代谢仍然进行,由于该物质的浓度受控制,不足以引起对它的前体物质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因此,就可以积累遗传缺陷的那一反应前体物质并且迫使向旁路进行,而积累我们所需的代谢产物。

第8题:

两种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分别都能够在完全培养基中形成菌落,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形成菌落。将这两种菌株混合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中,形成了少数菌落。原因可能有()。

  • A、基因突变
  • B、不同菌株之间交换了DNA
  • C、相同菌株不同细胞之间交换了DNA
  • D、相互从对方的分泌物中获得所需营养

正确答案:A,B,D

第9题:

分别用夹层培养法和逐个检出法,从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混合菌液中检出营养缺陷型菌株


正确答案: (1)夹层培养法:先在培养皿上倒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上一层混有经过诱变处理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其上再浇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使之成为“三明治”状。经培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用记号笔一一标在皿底上。然后,再在皿内倒上一薄层完全培养基。再经过培养后所出现的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多数是营养缺陷型。
(2)逐个检出法:把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待长成单个菌落后,用接种针把这些单个菌落逐个依次地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和另一完全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如果在完全培养基的某一位上长出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的相应位置却不长,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它们的共同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的菌株能正常生长,而营养缺陷型的菌株不能生长。因此,将诱变后的菌株先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完全培养基培养,就可除去野生型菌株,而得到营养缺陷型

第10题: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的菌株

  • A、有营养不良症的菌株
  • B、培养基中缺少某种成分才能生长良好的菌株
  • C、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缺少时获得的菌株
  • D、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能力的菌株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