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题目

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烈性噬菌体?以T偶数噬菌体为例,简述其生活周期。


正确答案: 凡是能够侵染细菌,在其中复制和完成其生活周期,并最后摧毁和裂解细菌细胞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生活周期第一步是附着,噬菌体以尾丝作为吸附点,通过尾部的刺突与细菌表面的特殊受体相结合,也有些噬菌体与其敏感细菌是特异的。
第二步是侵入,尾部释放出溶菌酶溶解细胞壁成一个小孔,注入核酸。
第三步是复制,以本身的DNA为模板,有寄主RNA聚合酶催化形成mRNA,再在寄主核糖体合成早期蛋白。
第四步是装配,头部蛋白与核酸结合再形成颈环,最后生成尾丝成为完整的噬菌体。 最后一步是释放,噬菌体破坏细胞质膜,使细胞壁变薄,最后,寄主细胞由于渗透压不平衡而破裂从而释放噬菌体。

第2题:

以番茄环斑病毒为例,说明危险性病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与检疫的关系。


正确答案: 主要传播途径:田间传播介体是剑线虫属。成虫和三龄幼虫都能传毒,在病根部饲毒1h可获得病毒,而后在1h内又能将病毒传给接种植物。
由繁缕、千日红、悬钩子、大豆、弗吉尼亚草莓、烟草、番茄和红三叶草等植物的种子传播。杂草是重要的田间毒源。远距离传播依靠植物的种子和苗木调运进行。
检验方法:
(1)生物学检测:黄瓜:局部褪绿斑,而后产生系统褪绿和斑驳。
菜豆:局部褪绿斑或坏死斑,系统症状为皱缩和顶叶坏死。
番茄:局部坏死斑,幼叶产生系统斑驳和坏死。
(2)形态学检测:浸渍法制样,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测量粒体大小。
(3)血清学和PCR检测:琼脂双扩散、免疫电镜、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
检疫和防治:
(1)禁止从病区引进大豆种子、烟草种子、唐菖蒲球茎及桃、杏、樱桃、葡萄和草莓等植物的无性材料。
(2)病区应采用无毒种子和苗木,施用药剂消灭介体线虫,清除杂草减少毒源。

第3题:

植物病毒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的不同之处在哪个阶段()。

A、吸附

B、侵入

C、增殖

D、释放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请以大肠杆菌T4噬菌体为例,简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正确答案: 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释放。
①吸附: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上的特异性吸附部位进行特异性结合,噬菌体以尾丝牢固吸附在受体上后,靠刺突“钉”在细胞表面上。
②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菌体尾部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③复制: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会控制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然后以噬菌体核酸中的指令合成噬菌体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质。
④装配,DNA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与尾部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噬菌体装配完成。
⑤释放:多以裂解细胞的方式释放。

第5题:

以+ssRNA病毒为例,简述植物病毒核酸复制和蛋白表达的过程。


正确答案: RNA病毒的核酸复制是以基因组RNA为模版合成互补链RNA,然后再以互补链RNA为模版合成基因组RNA。正链RNA病毒基因组核酸可以直接作为mRNA使用,其他植物病毒则需要不同步骤的转录。再通过tRNA转运核苷酸以mRNA的密码子翻译出蛋白。由于真核生物的蛋白合成机构——核糖体仅能识别翻译mRNA上的第一个可读框,同一核酸链上其他基因的表达则需要借助某些特殊翻译策略,如通读、移码、多分体基因组、多聚蛋白、亚基因组RNA等。

第6题:

试以DNA病毒为例,叙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正确答案:病毒依靠其表面的特殊结构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其复制过程。不同的病毒通过不同的方式穿入,包膜病毒多数通过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方式进入细胞,无包膜病毒多通过细胞膜胞饮方式吞入;脱去衣壳并释放出病毒基因组;进行生物合成,双链DNA病毒其核酸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而蛋白质的合成基本分两个步骤,先合成早期蛋白即病毒复制所需的酶等功能蛋白,再在早期蛋白的作用下以子代核酸为模板合成晚期蛋白;最后在特殊部位装配成熟并释放。

第7题:

以苹果为例,说明获得无病毒苗木途径中的热处理法。


正确答案: 可以采用恒温处理或变温处理。处理的材料可以是植株,也可以是接穗。如苹果的恒温处理,是将需要处理的苗移入37-38℃恒温器中处理28-30天,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然后切取3-5cm以上新梢的0.6-1cm顶端,嫁接繁殖。变温处理,如苹果是在38℃恒温器中处理2周,再放入46℃恒温器中处理,每天8小时,7周,最后放在50℃暖气中,每天2小时,放3天。

第8题:

试说明噬菌体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依据及其优点,并以凯隆载体为例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1.依据:①对噬菌体遗传背景了解较清楚,②60%基因为必需基因,其余为非必需基因,非必需基因的缺失和取代是构建载体的基础,③DNA两端具有12个核苷酸组成粘性末端。2.优点:①宿主范围狭窄,使用安全,②转染效力达到100%,比转化效率高。3.凯隆载体:①它的组成是缺陷DNA,②插入一个Lac基因片段及一个EcoRI位点,③在其上可插入不同大小外源DNA(几个kb~23kB.,④可进行体外包装,⑤可通过转染进入到宿主细胞。

第9题:

什么是病毒的增殖?简述烈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正确答案:1、增殖又叫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2、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5个阶段。

第10题:

以λ噬菌体为例,简述温和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正确答案: 温和性噬菌体侵染的主要的步骤是:吸附、侵入、λ噬菌体染色体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λ噬菌体染色体从寄主染色体脱落、病毒的复制、病毒的装配和释放。其吸附、侵入的过程与烈性噬菌体基本一致,但其核酸侵入寄主细胞后,并不立即在寄主细胞内增殖,而是与寄主染色体结合在一起,随细胞分裂而繁殖,形成携带有噬菌体的细菌群体,在细胞分裂很多代之后,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如紫外线,辐射,细胞中的噬菌体DNA脱离细菌染色体,并进行复制,形成新的病毒粒子,而使细胞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