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一两个说明植物变态器官的生物学意义。

题目

举例一两个说明植物变态器官的生物学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举例说明了解“猪的生物学特性”的意义。


参考答案: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猪一般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配种。妊娠期短,只有114天,一岁时或更短的时间可以第一次产仔。据报道,我国优良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太湖猪7月龄亦有分娩的。
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两胎,若缩短哺乳期,母猪进行激素处理,可以达到两年五胎或一年三胎。
经产母猪平均一胎产仔10头左右,比其他家畜要高产。我国大湖猪的产仔数高于其他地方猪种和外国猪种,窝产活仔数平均超过14头,个别高产母猪一胎产仔超过22头,最高纪录窝产仔数达42头。
在生产实践中,猪的实际繁殖效率并不算高,母猪卵巢中存卵原细胞11万个,但在它一生的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母猪一个发情周期内可排卵12~20个。而产仔只有8~10头;公猪一次射精量200~400m1,含精子数约200~800亿个,可见,猪的繁殖效率潜力很大。试验证明,通过外激素处理,可使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排卵30~40个,个别的可达80个。产仔数个别高产母猪一胎也可达15头以上。这就说明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繁殖措施,改善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采用先进的选育方法,进一步提高猪的繁殖效率是可能的。
2)食性广,饲料转化效率高猪是杂食动物,门齿、犬齿和臼齿都很发达,胃是肉食动物的简单胃与反刍动物的复杂胃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能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鸡,而高于牛、羊,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高。资料说明,按采食的能量和蛋白质所产生的可食蛋白质比较,猪仅次于鸡,而大大超过牛和羊。从这个意义上讲猪是当之无愧的节能型肉畜。猪的采食量大,但很少过饱,消化道长,消化极快,能消化大量的饲料,以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猪对精料有机物的消化率为76.7%,也能较好地消化青粗饲料,对青草和优质干草的有机物消化率分别达到64.6%和51.2%。但是,猪对粗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而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对日粮的消化率也就越低。3)生长期短,周转快猪由于胚胎期短,同胎仔猪数又多,出生时发育不充分,猪出生后为了补偿胚胎期内发育不足,生后两个月内生长发育特别快,30日龄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2月龄体重为一月龄的2~3倍,断奶后至8月龄前,生长仍很迅速,尤其是瘦肉型猪生长发育快,是其突出的特性。
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猪生有特殊的鼻子,嗅区广阔,嗅粘膜的绒毛面积很大,分布在嗅区的嗅神经非常之密集,因此,猪的嗅觉非常灵敏,对任何气味都能嗅到和辨别。猪的听觉相当发达,猪的耳形大,外耳腔深而广,即使很微弱的声响,都能敏锐地觉察到。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
5)适应性强,分布广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言之一,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

第2题:

举例说明生物学传播的流行病学意义?


正确答案:1.机械性媒介;
传染病原体在其中不发育不增殖,仅把他们机械性地运载给主要宿主或次要宿主的媒介。例如,在兔子间传博粘液瘤病毒的蚊子和跳蚤。
2.生物学媒介;
在传播给自然宿主和次要宿主之前传染性病原体在其中经历生活史上的一个必要阶段或进行增值的媒介称为生物学媒介。主要包括:
1•发育性传播;是病原体在媒介中经历的必要阶段而引起的传播。例如;犬恶丝虫在蚊子体内发育而引起的传播。
2•增殖性传播:病原体在媒介中增殖而引起的传播。例如;绵羊跳蚤病病毒经蜱引起的传播。
3•循环增殖性传播:又称发育增殖性传播,是上述两种传播方式的结合。例如,巴贝犀梨虫由蜱引起的传播。
疾病的生物学传播提示我们除了注重对动物进行疾病预防外,也应注重对这些生物学媒介的控制和预防。如在夏季气温上升,在吸血昆虫滋生的地区,作为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的媒介昆虫---蚊类的活动增加,因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增多。因此在这个时候应注重对蚊类的预防,及时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除此之外,生物学传播还可能引发“潜伏期”问题,既有自然环境等因素,可能使某种生物学媒介昆虫突然增多或活动频繁,使动物快速发病。

第3题:

植物休眠有何生物学意义﹖为什么休眠器官的抗逆力较强﹖


参考答案:(1)休眠的生物学意义
  ①概念:休眠是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代谢和生长处于不活跃的暂时停顿状态;②单稔植物,种子休眠;多年生植物,芽休眠;
  ③通过休眠,度过不良环境;保证种族的繁衍 
  (2)休眠器官抗逆力较强的原因
  ①贮藏物质积累;
  ②原生质(由溶胶变成凝胶)含水量降低;
  ③代谢水平低;
  ④抗逆激素(ABA)和抗逆蛋白产生。

第4题:

举例说明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的概念。


正确答案: 凡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形态学上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块根和块茎。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别,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源器官。如茎刺、茎卷须、鳞茎和块茎。

第5题:

园艺植物的根可产生哪几种变态,各举例说明其特性及功能


正确答案: 1.肥大直根:萝卜、胡萝卜、甜菜等的肉质根,均是由主根肥大发育而成.
2.块根(roottuber)是由植物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形成的肉质根,其形状各异,可作繁殖材料。如甘薯、豆薯、大丽花的肉质块根。
3.气生根根系不向土壤中下扎,而伸向空气中,称为气生根。按功能不同,气生根又分为支柱根、攀缘根和呼吸根3种。支柱根起辅助支撑、固定植株的功能,类似支柱作用的气生根,如甜玉米的气生根。攀援根是起攀援作用的气生根,如长春藤的气生根。呼吸根伸向空中,吸收氧,可弥补根系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是植物对积水或土壤通气不良的一种适应性。

第6题:

举例说明植物的抗病机理。


参考答案:1)抗接触(避病)一种感病的植物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避开与病原物相接触,或是植物的感病阶段与病原物大量传播和侵染的时期错开,从而减少了病害发生的数量和程度,这种现象成为抗接触。这是寄主的感病部位由于形态、机能或物候等原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开或错开与病原物接触,从而避免发病或避免病害盛发,故通常把抗接触称为避病。
2)抗侵入:病原物接触植物的感病部位后,在具备适宜的侵入条件下,植物阻止病原物侵入的特性称为抗侵入。植物表皮的结构,自然孔口的多少和大小,以及植物外渗物质的抑菌作用,都可能成为抗侵入的因素。
3)抗扩展:病原物侵入植物后,植物抵抗病原物在体内扩展蔓延的特性。抗病机制复杂多样,有的体现为组织结构方面的抗扩展,有的表现为生理生化方面的抗扩展。组织结构方面的抗扩展:植物的厚避细胞组织
4)抗损害:是植物抵抗病原物对其产量或品质造成损害的特性。具有耐病性的植物品种一般是不抗病的,它既不能抵抗病原物的亲如,也阻止不了病原物在体内的扩展。所以发病程度与感病品种没有区别,但能通过种种胜利调节和补偿作用,而抵抗病原物对其产量或品质形成的损害。
5)抗再侵染:植物受病原物的初次侵然后,体内获得了对同一种或另一种病原物再侵染的抵抗能力,这种特性称为抗再侵染。又教后天获得的抗病性。如番茄接种TMV的温和株系后,只表现轻微症状,但却获得了对TMV强毒株系的免疫力,因而花叶病发生较轻,这种现象又叫交互保护现象。也可以从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以及物理抗病性与化学抗病性回答。

第7题:

举例说明植物叶片的变态类型。


正确答案: 苞叶:玉米、向日葵;
叶刺:仙人掌;
叶卷须:叶状柄如相思树;
捕虫叶:猪笼草;牙鳞。

第8题:

同源器官和植物器官的变态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功能不同的器官变态:植物在长期的适应外界环境的条件下,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形成稳定的遗传特性。

第9题:

什么是营养器官的变态?什么是同功器官、同源器官?分别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自然界的些植物在长期适应特定的环境中,其营养器官或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显著变异,成为可遗传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营养器官的变态。
在各种不同的变太器官中,那些来源不同但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官。而来源相同功能不同,形态结构不同的变态器官为同源器官。
同源器官:叶卷须、鳞叶和叶刺、根状茎、块茎、鳞茎和茎刺。
同功器官:茎刺、叶刺与皮刺、块根与块茎。

第10题:

说明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并每一类型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旱生植物:适于营造干旱地区景观,如沙漠植物园、岩石园等,按适应干旱机制,可分为硬叶植物(如柽柳、沙拐枣等)、多浆植物(如仙人掌科、景天科植物)和冷生植物(如铺地柏类植物)。 
2.中生植物:不能忍受过分的干旱和水湿,有耐旱(油松、白皮松、构树、国槐等)和耐湿植物(枫杨、垂柳等)之分。 
3.湿生植物:需要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分为阳性湿生植物(如池杉、落羽杉等),阴性湿生植物(如蕨类、天南星科、凤梨科植物)。 
4.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分为挺水(如荷花、菖蒲)、浮叶(如睡莲、王莲)、漂浮(如浮萍、凤眼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