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万某,慢性菌痢,按医嘱行保留灌肠,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题目

患者万某,慢性菌痢,按医嘱行保留灌肠,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 A、患者右侧卧位
  • B、灌入量500ml
  • C、液面距肛门不超过60Cm
  • D、药液保留1h以上
  • E、肛管插入7C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54岁,慢性肠炎,遵医嘱行0. 5%新霉素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不当的是

A.操作前嘱患者先排便

B.患者臀部抬高10cm

C.液面距肛门<30cm

D.肛管插入直肠7~9cm

E.嘱患者保留药液th以上


正确答案:D

第2题:

患者林某,男性,82岁,习惯性便秘,遵医嘱行小量不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可选用“1、2、3”溶液

B.灌肠液温度调至38℃

C.灌肠筒液面距离肛门40~60cm

D.肛管插入直肠7~10cm

E.灌肠后嘱患者保留溶液10~20分钟再排便


正确答案:C
灌肠筒液面距离肛门小于30cm。

第3题:

患者李某,女性,28岁,慢性菌痢,遵医嘱行0.5%新霉素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A、操作前嘱病人先排便

B、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

C、肛管插入直肠7~10cm

D、液面与肛门距离<30cm

E、嘱病人保留药液1h以上


正确答案:C

第4题:

患者,男性,80岁,慢性支气管炎。5天未排便,腹痛、腹胀。按医嘱给予灌肠。

宜为患者选用的灌肠方法是
A.大量不保留灌肠
B.小量不保留灌肠
C.保留灌肠
D.清洁灌肠
E.简易通便灌肠

答案:B
解析:

.小量不保留灌肠作用 小量不保留灌肠可以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 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患者及 危重患者、年老体弱者、小儿及孕妇等。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病人,作好解释,取得合作。其余准备工作同大量不保留灌肠。2)戴手套,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灌肠溶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紧。3)左手垫手纸分开病人臀部,显露肛门,嘱病人做排便动作,使肛门括约肌放松。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Ocm,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缓缓注入溶液,反复吸液、注液,直至溶液全部注入。4)最后注入5~1Oml温开水,完毕,将肛管末端抬高,使之全部流入,然后反折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内,并擦净肛门。5)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其尽可能保留10~20分钟后排便,必要时协助病人。6)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7)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清理用物。8)洗手,记录。

第5题:

患者,男,慢性菌痢,用保留灌肠治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清晨灌入

B、患者取右侧卧位

C、肛管插入15cm

D、灌入液量500ml

E、保留20分钟以上


答案:C

第6题:

患者万某,慢性痢疾,按医嘱行保留灌肠,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A、患者右侧卧位

B、灌入量500ml

C、液面距肛门不超过60cm

D、药液保留1h以上

E、肛管插入7cm


参考答案:D

第7题:

患者李某,女性,28岁,慢性菌痢,遵医嘱行0.5%新霉素保留灌肠,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A.肛管插入直肠7~10cm

B.嘱病人保留药液1h以上

C.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Ocm

D.液面与肛门距离<30cm

E.操作前嘱病人先排便


正确答案:A

第8题:

某慢性痢疾病人,医嘱给予药物保留灌肠。请问你在操作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利于药物的保留和吸收?


正确答案:先嘱病人排尽大便,根据病情选择卧位,慢性细菌性痢疾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并 抬高臀部 l0cm,选择细肛管插入肛门内 15~18cm,注入药液速度要慢,量少,液面距肛门不超过 30cm,注入完 毕,拔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肠道内 1h 以上。

第9题:

患者,女,58岁,慢性菌痢,医嘱给予0.5%新霉素溶液保留灌肠。

下列关于保留灌肠的操作错误的是

A.灌肠前只需排尽尿液

B.根据病变部位摆好卧位

C.插管深度15cm

D.液面距肛门30cm

E.灌肠后尽量保留1小时以上


正确答案:A
保留灌肠前应先评估患者并解释,协助患者排便、排尿;肛管插入直肠10~15cm;一保持液面距肛门30cm;灌肠后嘱患者尽可能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使药物充分吸收。保留灌肠前患者除了要排尿,还需排便,以清洁肠道,便于药物吸收。

第10题:

共用题干
胡某,诊断为慢性痢疾,医嘱需要用药物进行灌肠。

该患者最好选用哪种灌肠方法
A:大量不保留灌肠
B:小量不保留灌肠
C:清洁灌肠
D:保留灌肠
E:药物灌肠

答案:D
解析: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直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
灌入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延长保留时间以发挥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最好选用保留灌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