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未论及的发黄证有()。

题目

《伤寒论》中未论及的发黄证有()。

  • A、火毒发黄证
  • B、寒湿发黄证
  • C、蓄血发黄证
  • D、血虚发黄证
  • E、湿热发黄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伤寒论·阳明病》曰

A、"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B、"天行疫疬,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

C、"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D、"黄疸者湿热郁蒸所至,如氤氲相似"

E、"脾胃有热,谷气欲蒸,因为热毒所加,固卒然发黄。"


参考答案:C

第2题:

何谓除中?《伤寒论》是如何辨别除中证的?


正确答案:除中:中医古证候名。除,消除、去除;中,指中气、胃气。除中是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危证。一般见于大病久病重证,患者临终之前精神转爽,而突然求食,食后不久病情即迅速恶化而死亡。俗称“回光返照”。
《伤寒论》论及“除中”者有332、333两条原文。张仲景主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证。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伤寒久病,临床见发热六日,又出现厥冷九日,且伴有下利,此为热少厥多,阴盛阳衰之象。按此病机,患者当不能食,然而询之病人却反能食。分析能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为阴盛阳衰,胃气败绝,残阳消谷之除中恶兆;一为阳复阴退,胃气渐复之佳兆。
阳气恢复和除中证的预后截然不同,临床应如何鉴别呢?仲景在此介绍可用“食以索饼”法进行试探,并须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求食迫切,进食后突然发热,但随即热又消失,手足厥逆加深、神情躁扰不安,且全身迅速衰竭而不再食,此即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除中证无疑,预后险恶。如果进食后不发暴热而仅有微热,且厥逆渐消而手足转温,食欲渐增,精神渐佳,此为胃气仍在而渐复,“有胃气则生”,阳复有望,故病有向愈之机。
333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此是伤寒兼里虚寒证,误用黄芩汤苦寒泄热更伤里阳而造成除中证。
总之,除中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多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病而极度衰竭之人,一向精神衰惫,不能进食或进食很少者,却突然精神好转,食欲亢奋,但在强求进食后不久即病情恶化或突然死亡。在此,张仲景提出通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胃气败绝)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重视。

第3题:

《伤寒论》原文中未论及温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的注解本有()、()、()《伤寒百证歌》。


正确答案:《注解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类证活人书》

第5题:

太阴病的兼变证包括()

  • A、太阴兼表证
  • B、太阴兼呕吐证
  • C、太阴兼腹痛证
  • D、寒湿发黄证
  • E、湿热发黄证

正确答案:A,C,D

第6题:

何谓表郁轻证?《伤寒论》治疗表郁轻证有几个方证?


正确答案: 表郁轻证是指太阳病迁延日久,邪气已轻微,正气稍弱,正邪相持不下的病理阶段;临床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呈阵发性发作,面红、无汗身痒等为主要表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根据表郁轻证邪气轻重、有无里证分为三个方证辨治。
①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为各取桂枝汤、麻黄汤原方用量之1/3,按1:1的比例合方而成。此方辛温解表,小发其汗;适用于微邪束表之表郁轻证而邪轻证轻者。临床以太阳病表证日久,发热恶寒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红,无汗身痒为主要表现。
②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麻黄汤按2:1的比例组方,即取桂枝汤原量之5/12,麻黄汤原量之2/9。此方辛温解表,微发其汗;适用于微邪束表之表郁轻证而邪微证微者。临床以太阳病表证日久,发热恶寒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再发,面红,无汗身痒等为主要表现。
③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为桂枝汤与越婢汤按2:1的比例组方,即取桂枝汤原量之1/4,越婢汤原量之1/8。此方辛温解表,小发其汗,兼清里热;适用于微邪束表之表郁轻证而兼里热者。临床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红无汗而心烦、口微渴等为主要表现。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三方虽皆属辛温微汗之剂,皆为表郁轻证而设。相比较而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为表郁轻证的典型证型,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为表郁轻证之较轻证候,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为表郁轻证又兼轻度里热的证型。

第7题:

《伤寒论》中的热利有哪些证型?说明各自的证候特点及治法、用方。


正确答案:《伤寒论》中热利包括以下四种证型:
①表里皆热下利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表证未解而误下,邪气化热,邪热下迫肠道,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下利。临床以利下稀黄臭秽,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喘而汗出,发热,舌红苔黄,脉急促或数等为辨证要点。表里皆热,且以里热下利为主。药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②少阳邪热内迫下利: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本条病无太阳之证而偏重于少阳.为少阳邪热内迫阳明,逼液下趋,使肠道传导失司而下利,属里热下利.治用黄芩汤,清热坚阴,里热清而阴气得复,阳热自解,利亦止也。
③厥阴毒热下利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此属厥阴毒热内盛,下迫大肠所致。临床以利下脓血粘液,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热,口渴多饮,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辨证要点。治疗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肝止利。
④热结旁流下利又有以下三个方证:
大柴胡汤证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此属少阳胆火内炽,兼阳明里实,热邪迫津下泄之热结旁流。治疗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里实,通因通用。
小承气汤证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阳明燥热实邪内结,燥热内盛迫津下泄而下利。然下者自下,结者在结,实邪不去,下利难止。故仍须与小承气汤方攻下里实,通因通用。
大承气汤证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8题:

A、火毒发黄证

B、寒湿发黄证

C、蓄血发黄证

D、血虚发黄证

E、湿热发黄证


参考答案:D

第9题:

关于《伤寒论》一书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较为确当?()

  • 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
  • B、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
  • 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 D、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兼述杂病
  • 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在《伤寒论》中治疗湿热发黄的方剂有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