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题目

()、()、()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尭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
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
C.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
D.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

答案:D
解析:

第2题: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中“辩”的含义是()。

  • A、讲话有条理
  • B、据理力争
  • C、广泛辩论

正确答案:A

第3题:

在"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中,"三坟"是指( )

A、三部古籍

B、三皇的著作

C、三座高山

D、三座大坟


参考答案:B

第4题:

孔安国序(《尚书》)曰()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正确答案:黄帝

第5题:

三坟五典


正确答案:据说是上古时代的书籍。汉代学者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唐代学者孔颖达进一步解释说,“三坟”指的是三皇的事,其道理是至高至大的,“坟”就是“大”的意思;“五典”讲的是五帝的事,其道理是百代常用的,“典”就是“常”的意思。可是,孔颖达也同时指出一个事实,东汉时的经学大师郑玄已经怀疑三坟五典的真实性。最早记录古书目录的《汉书》和《后汉书》都没有提到这些书,此后人们也没有见过这些书。因此,所谓“三坟五典”实际是子虚乌有,它极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代,人们为了附会三皇五帝的事迹而捏造出来的古书名。但“坟典”一词却成为中国古籍的代称。

第6题:

《韩非子•五蠹》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其中“吴”指的是()。

  • A、吴起
  • B、吴三桂
  • C、吴王阖闾

正确答案:A

第7题: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正确答案: 孟子说:“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第8题:

下列那句话阐述了音与心的关系?

A、声成文,谓之音

B、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C、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D、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参考答案:C

第9题:

放在被释词之前的术语是()

  • A、谓 
  • B、曰 
  • C、言 
  • D、谓之 
  • E、为

正确答案:B,D,E

第10题:

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碗盖在上谓之(),碗托在下谓之(),茶碗居中谓之()。


正确答案:“天”;“地”“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