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脑脊液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题目

简述脑脊液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极少,且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若出现其它细胞,则提示病理变化:
1.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和脑出血。
2.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性、霉菌性及病毒性感染和无菌性脑膜炎。
3.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脑寄生虫病、结核、药物或食物过敏。
4.浆细胞增多表明局部有免疫反应存在,如浆细胞瘤、多发性硬化症、病毒感染和神经梅毒等。
5.发现含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表明有脑出血。
6.肿瘤细胞可根据形态确证为相应的转移或原发性肿瘤。
7.出现原始及幼稚的白血病细胞为诊断脑膜白血病的唯一指标。

第2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M,以及免疫球蛋白M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不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5%~10%。IgM具有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
[参考值]成人:0.5~2.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宫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宫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发生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第3题:

简述血清蛋白质检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质检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检测项目 测定值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

血清白蛋白

球蛋白

白、球蛋白比值


正确答案:
血清蛋白质检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检测项目测定值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正常:60~80g/L缺乏:<60g/L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营养吸收障碍及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烧伤、失血以及一些消耗性疾病血清白蛋白正常:35~55g/1轻度缺乏:30~35g/L中度缺乏:25~30g/1重度缺乏:≤25g/L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球蛋白正常15~35g/1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慢性感染、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等白、球蛋白比值正常1.00~2.50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治疗后A/G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

第4题:

简述脑脊液中IgG、IgM增加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脑脊液中IgG增高见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和梅毒性脑膜炎等;若脑脊液中出现IgM,则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有感染。

第5题:

请简述脑脊液常规检查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正常成人脑脊液量为90~150ml。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①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②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等;③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④微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⑤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
(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梅毒等由于脑脊液中细胞数仅轻度增加,脑脊液仍清晰透明或微浊;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中度增加,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细胞数极度增加,呈乳白色混浊。
(3)凝固物:正常脑脊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小时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小时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小时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g/L,使脑脊液呈黄色胶冻状。
(4)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O)或40~50滴/分。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2.化学检查
(1)蛋白定量及定性试验
1)参考值: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蛋白定量(腰穿)儿童为0.20~0.40g/L;成人为0.15~0.45g/L。
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蛋白质增高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为显著增加,结核性脑膜炎为中度增加,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呈轻度增加;其他如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梅毒等均可致蛋白质含量增高。
(2)葡萄糖定量试验
1)参考值:2.5~4.5mmol/L。
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见于:①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②结核性脑膜炎;③累及脑膜的肿瘤(如脑膜白血病)、结节病、梅毒性脑膜炎、风湿性脑膜炎、症状性低血糖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糖减少。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主要见于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脑出血、下丘脑损害、糖尿病等。
(3)氯化物定量检查
1)参考值:120~130mmol/L。
2)临床意义:结核性脑膜炎时,氯化物的含量明显减低,可降至102mmol/L以下;化脓性脑膜炎时氯化物减少不如结核性脑膜炎明显,多为102~116mmol/L;此外,如大量呕吐、腹泻、水肿等情况使血中氯化物减低,则脑脊液中氯化物亦随之减少。其他中枢系统疾患(如病毒性脑炎、脑脓肿等)则多属正常。
3.显微镜检查
(1)参考值:细胞计数成人为(0~8)×106/L,儿童为(0~10)×106/L。
(2)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细胞增多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指标。①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细胞数显著增加,达数千×106/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②结核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增加,但多不超过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③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细胞总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急性脑膜白血病细胞数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同时在脑脊液中可找到肿瘤细胞。
3)脑寄生虫病:脑脊液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可发现血吸虫、阿米巴原虫、弓形虫、旋毛虫幼虫等。
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红细胞明显增多,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细菌学检查一般采用直接涂片法,也可用培养或动物接种法。在病理情况下如细菌性脑膜炎,可发现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第6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A的种类,以及免疫球蛋白A检测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分为血清型IgA与分泌型IgA(SIgA)两种。
前者占血清总Ig的10%~15%,后者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唾液、泪液、母乳、鼻腔分泌液、支气管分泌液及胃肠道分泌液。S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合成,SIgA浓度变化与这些部位的局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值]成人血清IgA为0.7~3.5g/LSlgA唾液平均为0.3g/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儿童的IgA水平比成人低,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和肾脏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降低: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第7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7.0~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等。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第8题:

简述肌红蛋白尿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肌红蛋白尿检测主要用于鉴别是否发生肌肉损伤。
①组织局部缺血:心肌梗死早期,动脉阻塞缺血;
②骨骼肌损伤;
③创伤: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等;
④阵发性肌红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后;
⑤原发性肌肉疾病: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

第9题:

简述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1.作为检查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指标:一般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急性期含量急剧升高,而且几乎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当病理状态恢复时,含量也下降。
2.手术后继发感染的检测:手术后6h-8hC-反应蛋白(CRP)很快上升,到48h-72h达到高峰,术后如果无并发症,则3-4天后迅速下降。CRP是手术后并发症或进行性组织损伤坏死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早期指标。
3.用于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在一般情况下,细菌性感染CRP浓度上升,而非细菌性感染上升不明显。
4.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细菌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等,一般前者高于后者。
5.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急性风湿热CRP均升高,急性期过后逐渐转为正常。
6.可作为烧伤病人和肾移植后排异现象的检测指标。

第10题:

简述总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A.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B.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C.根据总胆红素,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