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适应证?

题目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适应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①手术难度大,不易切除,伤残率高的颅底脑膜瘤;②直径小于30mm的病灶;③病人不能耐受手术;④恶性脑膜瘤;⑤经外科和放疗后病变残存和复发的患者作为挽救性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不正确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的是()

  • A、血管病变
  • B、皮肤病变
  • C、良性肿瘤
  • D、转移瘤
  • E、功能性紊乱

正确答案:B

第2题: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
(1)恶痛;
(2)三叉神经痛;
(3)顽固性精神病;
(4)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氏病,其他基底节病,如: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手足徐动症;
(5)癫痫;
(6)功能性垂体切除,主要用于癌肿引起地恶痛,可能与抑制内分泌功能有关。
2.非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
(1)颅内肿瘤:脑膜瘤、鞍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听神经瘤、脑干肿瘤、脑深部肿瘤、颅内转移瘤;
(2)脑血管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管网状细胞瘤、颈静脉孔区海绵状血管瘤。

第3题: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γ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A、治疗验证系统

B、治疗计划系统

C、立体定向系统

D、准直器系统

E、治疗实施系统


参考答案:E

第4题:

什么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正确答案: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病变定位,用小野集束照射靶区,靶区不大于50mm,给单次大剂量照射致病变组织破坏的一种治疗技术。由于高剂量集中在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很小,射线直到手术刀的作用,故称放射手术。其特点是小野、集束、大剂量。

第5题:

简述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生物学分期。


正确答案: Ⅰ期:坏死期,靶点中心吸收剂量为200Gγ时,照射后第三、四周出现靶点坏死,急性变性和炎症反应;
Ⅱ期:吸收期,坏死期后至照射后一年。坏死灶大量的细胞碎片吸收,胶质疤痕开始形成,坏死区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充血,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细胞增厚,此期可持续到照射后一年或更长时间;
Ⅲ期:后期,自照射后一年开始,胶质疤痕形成,早期一系列变化消失,细胞碎片完全消除,形成境界清晰地胶质疤痕。

第6题:

简述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原理。


正确答案: (1)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疾病所需设备有直线加速器、γ-刀、回旋加速器以及近距离遥控后装机;由以上装置提供治疗所需用的X射线、γ射线、电子束、质子束、重粒子束以及间质内放疗所用的同位素;
(2)借助高精度的立体定向仪,在CT、MRI和DSA等影像技术的参与下对治疗靶点施行准确定位,确定靶点的坐标;
(3)用治疗计划系统,定出治疗计划;
(4)将靶点的三维坐标参数转换到照射装置的坐标系统中,通过控制入射线方向及其运行轨迹,使射线在靶点处聚集,以达到对靶点的治疗。

第7题: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治疗动静脉畸形的适应症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通常认为,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地适应症为以下几项:
1.病变体直径小于3cm;
2.脑深部病变,特别是位于脑干、丘脑或基底节等重要功能区的病变;
3.病人年老体弱或因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而不能耐受全麻和开颅手术打击地病人;
4.开颅手术后仍残留有畸形血管团者;
5.栓塞疗法失败者;
6.病人拒绝全麻开颅手术者。

第8题: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的概念是什么?与普通神经外科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根据立体定向原理,对颅内靶点使用一次大剂量窄束电离射线精确地聚集照射,使之产生局灶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地学科叫做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它与普通神经外科有显著不同:
1.不开颅、无出血,手术危险及术后并发症少;
2.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疗程短、创伤小、无需全麻、输血及相应并发症;
3.病人不受年龄、体质及多次手术地影响,适应证宽、普通神经外科受医生经验,手术技巧影响较大。

第9题:

下列哪项要求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一致,而且其靶区内及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

  • A、放射治疗
  • B、适形放射治疗
  • C、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 D、立体定向外科
  • 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AVM的适应症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年老体弱着不能耐受全麻手术者;
(2)AVM直径小于3cm;
(3)病变位于重要功能区难于手术者;
(4)手术或栓塞治疗后残留少部分畸形血管者;
(5)无出血病灶者。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