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如何治疗?

题目

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如何治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发作性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症、睡眠麻痹和入睡幻觉等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1.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是:
①多在儿童期和青年期起病,以10-20岁最多。
②患者警醒水平低落,最初听课、阅读等单调环境易诱发睡眠,典型者病人不择场合地即刻入睡,每次历时数秒至数小时,多为十余分钟,每日发作数次。
③猝倒症见于70%的病人,在喜悦、惊讶和愤怒,尤其是大笑时,患者突然发生短暂的失张力而跌倒,轻微者限于个别肌群,历时约1-2分钟,意识始终清醒。
④睡眠麻痹或睡瘫症见于20%-30%的病例,入睡时突然发生松驰性瘫痪,患者意识清楚、不能动,不能讲话,常伴有焦躁和幻觉。
⑤入睡幻觉发生嗜睡和睡眠之间,约见于30%的病例,幻觉内容多为日常经历,且常与睡眠麻痹并见。
⑥神经系统检查多正常,少数患者有肥胖和低血压。
2.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本病发病机制不明,治疗以对症为主,对大多数发作性睡病患者采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和/或抗抑郁剂是必要的
①哌醋甲酸、右旋苯丙胺、苯异妥英。
②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普罗替林和丙咪嗪。
③须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和抗抑郁药均可产生抗药性,采用药物假日(drugholiday)的方法,即每周停服药1日,可使耐药性减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特点有哪些?如何治疗?


正确答案: 多发生于40岁以上,女性较多,表现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突发短暂的电击、刀割或撕裂样发作性剧痛,数秒至1分钟,多见于一侧三叉神经2、3支,洗脸、刷牙、咀嚼和讲话等可诱发(扳机点)。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重者伴面肌痛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每次发作数日至数月,呈周期性病程,无异常体征。①首选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可试用氯硝西泮、巴氯芬;②无水酒精封闭疗法;③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④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第2题: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如何诊断与治疗?


正确答案: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有如下特点:①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但尿HCO增多,尿pH常在5.5以下;②低钾血症常较明显,但低钙血症及低磷血症远比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轻,极少出现肾结石及肾钙化。临床上有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化验尿中HCO增多,即可诊断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对疑诊病例可作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患者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后,HCO排泄分数>15%即可诊断。其治疗愿则是:①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②纠正酸中毒及补充钾盐;③重症病例尚可配合服用小剂量氢氧噻嗪。增多,尿pH常在5.5以下;

第3题:

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有哪些临床表现?以及如何治疗恐惧症?


答案:
解析:
恐惧症。 (1)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恐惧的对象为某些特定的场所或环境。如商店、剧院、车站、机场、广场、闭室、拥挤场所和黑暗场所等。 (2)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以明显而持久地害怕,可能使人发窘的社交或表演场所为主要表现的焦虑障碍。 治疗方法: (1)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新的刺激与新的条件反射来取代病态的行为,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冲击疗法和系统脱敏。 (2)认知学派认为神经症起源于患者常常做出不现实的估计与认知,以致出现不合理和不恰当的反应。 (3)团体疗法对于治疗社交恐惧症有着很多优点。 (4)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类、丁螺环酮等药物已被用于治疗严重的恐惧症。

第4题:

暑湿弥漫三焦有哪些临床表现?病机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


正确答案: 暑湿弥漫三焦的临床表现为身热,面赤耳聋,胸闷脘痞,下利稀水,小便短赤,咯痰带血,不甚渴饮,舌红赤,苔黄滑。其病机特点:
①病在气分,以三焦气化不利为主。
②病机涉及上、中、下三焦,但重心以肺为主,肺气壅塞则三焦气化不行。治宜清热利湿,宣通三焦,方用三石汤,杏仁宣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暑湿易化,石膏、竹茹泄中焦邪热,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湿热,另用金银花涤暑解毒。本方具有清暑泄热利湿之功,为三焦同治之方。

第5题:

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哪些?抗炎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药理作用相似,根据其作用维持时间长短和临床应用分为下述四类:
(1)短效类:可的松、氢化可的松。
(2)中效类;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去炎松。
(3)长效类: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4)外用类:氟氢可的松、氟轻松、倍氯松。就其抗炎作用强度而言,短效类最弱,而长效类及外用类抗炎作用较强。

第6题:

电光性眼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如何预防?


正确答案: 电光性眼炎主要由于紫外线对眼部损伤所致。紫外线对组织有光化学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一般在照射后3~8小时发作,有强烈的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及睑痉挛,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点状脱落。24小时后症状减轻或痊愈。治疗应对症处理,减轻疼痛,可涂抗生素眼膏包扎。应配戴防护面罩或眼镜预防。

第7题: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


正确答案:(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变部位在脊髓后索和侧索。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①中年起病,亚急性和慢性经过,病情逐渐发展。
②常患有胃酸缺乏及巨细胞高血红蛋白性贫血等。
③病变主要在脊髓后索、侧索。
④首发症状常为四肢远端的感觉异常。
⑤明显的深感觉障碍和感觉性共济失调,音叉震动觉和关节位置觉消失。
⑥双下肢痉挛性瘫。
⑦末梢性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套形分布。
⑧晚期可发生屈性截瘫,伴有括约肌障碍。
(2)治疗
①大剂量维生素B12500-1000ug,每日或隔日肌肉注射一次,2周后用小量维持。
②配合应用叶酸,但不宜单独使用叶酸。
③积极治疗原发病。
④加强营养,功能锻炼,理疗及康复治疗等。

第8题:

从临床应用角度,药物毒性作用包括哪些类型,这些类型的含义和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①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是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集体蛋白结合后,经过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特点是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的效应以及所用剂量均无关,用药理拮抗药无效。 
②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特点是一般比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预知避免。 
③致癌性。药物的致癌性主要是通过损伤遗传物质产生肿瘤,也可以通过非遗传物质损伤途径产生。还可以是迟发的反应。 
④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生殖毒性主要是针对育龄人群,用药后对生殖系统、与生育有关的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毒性效应。发育毒性则特指孕期用药,药物直接对胚胎产生的影响,可体现为胚胎器官形成期接触药物出现的形态畸形,或其他发育阶段接触药物,出现的功能异常或发育迟缓为主的毒性反应。 
⑤致突变与遗传毒性。主要关注用药后对遗传物质引起的损害。 
⑥特异质反应。个体药理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反应异于常人。通常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解救可能有效。但其不是免疫异常反应,因此没有预先致敏过程。

第9题:

脚湿气临床分哪几型?其皮损特点有哪些?如何进行外治?


正确答案: 脚湿气在临床上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3型。
(1)水疱型:多发生在足弓及趾的两侧,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疱壁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瘙痒。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外搽;或用藿黄洗剂(藿香、黄精、大黄、皂矾)浸泡。
(2)糜烂型:发生在趾缝间,尤以趾间多见。表现为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除去白皮,露出潮湿鲜红的基底面,瘙痒剧烈。可选用高锰酸钾溶液或二矾汤浸泡。
(3)脱屑型:多发生在趾间、足弓两侧及足底。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皲裂。可选用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如角化增厚较重可用水杨酸软膏厚涂,外用油纸封包。

第10题: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口蹄疫?


正确答案: 症状:该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患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41℃。发病1—2天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
预防:
(1)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2)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
(3)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划定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应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按每千克体重0.5~1毫升皮下注射,免疫期约2周。
(4)解除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天,经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