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膀胱冲洗的目的、方法及护理。

题目

试述膀胱冲洗的目的、方法及护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膀胱持续冲洗的护理,正确的是

A、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

B、准确记录冲洗量和引流量

C、冲洗速度依据引流液的颜色而定

D、引流不畅时应加压冲洗

E、持续膀胱冲洗法只用于膀胱手术后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简述前列腺增生病人行TURP术后膀胱冲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


答案:
解析:
目的:避免局部出血形成血块,堵塞尿道,护理:(1)保持冲洗导管在位、通畅。(2)尿色深时,应加快冲洗,有阻力时不可加压冲洗。(3)膀胱痉挛时,可适当减慢冲洗速度。(4)观察冲洗液人量和出量及引流液性状。

第3题:

试述膀胱冲洗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膀胱冲洗的注意事项有: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②注意冲洗液的温度(38~40℃);③冲洗过程中出现鲜血、剧痛、不适等症状时应停止冲洗;④准确记录尿的颜色、性状、出水量及患者的自觉症状。

第4题:

试述口腔护理的目的。


正确答案: 口腔护理的目的有:①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②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③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注意特殊口腔气味,如肝臭味等。

第5题:

试述急性尿潴留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发病原因:
(1)机械性梗阻:膀胱颈部和尿道的任何梗阻性病变,都可以引起急性尿潴留。常见有前列腺增生、尿道损伤、尿道狭窄、膀胱尿道结石、肿瘤、异物、盆腔肿瘤等。
(2)动力性梗阻:排尿反射功能障碍,如麻醉、手术后尿潴留,肛管直肠手术后,以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炎症、肿瘤等都可以引起急性尿潴留。
处理方法:
(1)导尿:严格无菌操作,一般无须保留,但对前列腺增生、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昏迷、颅脑损伤、肛门手术等急性尿潴留应保留导管。
(2)在导尿失败时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或经皮膀胱穿刺造瘘。
(3)耻骨上膀臆造瘘。
(4)原发病的处理。
护理要点:
(1)选择对组织刺激性小的导尿管,以F16号为宜。
(2)操作正规、无菌、轻柔以免再损伤或致感染。
(3)尿液应缓慢放出,放出过多过快引起膀胱内迅速减压,造成膀胱出血。
(4)每日清洁尿道口。
(5)定期更换消毒接管及引流袋。
(6)持续引流间歇开放并训练逼尿肌功能。
(7)注意造瘘管处皮肤护理。

第6题:

患者,男,75岁,排尿困难10年,入院行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护理最重要的是

A.防止并发症出现
B.固定膀胱冲洗管
C.掌握膀胱冲洗速度
D.保持膀胱冲洗引流通畅
E.掌握膀胱冲洗液温度

答案:D
解析:
防止血块堵塞尿管。

第7题:

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调节冲洗速度:可根据尿色而定,色深泽快,色浅则慢。
(2)严密观察引流尿液的量、色、性状:随冲洗持续时间延长,血尿颜色逐渐变浅;若尿色深红或逐渐加深,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确保冲洗及引流管道通畅:若引流不畅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膀胱充盈、痉挛而加重出血。
(4)记录尿量、冲洗量、排出量:尿量=排出量-冲洗量。
(5)定期更换引流装置。

第8题:

试述膀胱冲洗的目的及方法。


正确答案:膀胱冲洗的目的为:①清洁膀胱。②严重血尿时防止膀胱内血块形成。③长期留置导尿管者,通过冲洗稀释尿液以达到防止感染和维持尿流通畅的目的。冲洗液常用等渗盐水、0.02%呋喃西林、3%硼酸溶液等,亦可在盐水中加入庆大霉素。冲洗液温度为35—37℃。膀胱内出血时可选用冰盐水。方法:可分为间断冲洗和持续冲洗。①持续膀胱冲洗法多用于前列腺摘除及膀胱手术后;②膀胱筒洗法;③小剂量膀胱冲洗法。

第9题:

膀胱冲洗护理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冲洗前先排尽尿液,注意无菌操作。
2、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根据引流颜色深浅调节冲洗速度。
3、冲洗过程应保持引流通畅,如出现引流液滴速减慢甚至停止时应及时处理。
4、有膀胱痉挛者给予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第10题:

试述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的目的及术后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目的:用于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急处理。
术后护理要点有:
(1)加强观察,经常抽吸胃内容物,避免胃膨胀引起呕吐。若见新鲜血液,说明压迫止血失效,必要时将胃管连接于胃肠减压器上,以观察止血效果。
(2)防窒息:患者若出现胸骨下不适、恶心或频发期前收缩,应考虑是胃气囊脱出。当胃气囊破裂,食管气囊上移时,阻塞喉部引起窒息,应立即剪断三腔管结扎处,放出气体。神志不清的患者要加以适当约束,防止躁动时拔管引起窒息等意外。
(3)防误吸:置管期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清洁、湿润,经常向鼻腔内滴液状石蜡,防止黏膜损伤,嘱患者勿咽唾液、痰液,以免误吸致吸入性肺炎。
(4)防创伤:胃气囊注水(气)量,既能使胃气囊充分膨胀防止过小而牵拉滑过贲门进入食管,也可以避免过度压迫使黏膜坏死。食管气囊应每隔12~24小时放气1次,每次放气时间为15~30分钟,放气前口服液状石蜡5~10mL,防止气囊壁与食管黏膜粘连,将三腔管向胃内送入少许,避免局部黏膜受压过久而发生坏死。
(5)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出食管气囊内的气体,放松牵引,继续观察有无出血现象,12小时仍无出血者,放出胃气囊气体,嘱患者吞服液状石蜡20~30mL,再缓慢拔出三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