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死因是()

题目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死因是()

  • A、自发性气胸
  • B、DIC
  • C、纵隔气肿
  • D、肺水肿
  • E、多脏器功能衰竭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死因是 ( )。

A.多脏器功能衰竭

B.DIC

C.肺水肿

D.自发性气胸

E.纵隔气肿


正确答案:A

第2题:

引起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A、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B、支气管肺疾病

C、神经肌肉疾病

D、胸廓胸膜疾病

E、心血管疾病


参考答案:B

第3题:

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死因是

A .多脏器功能衰竭

B . DIC

C .肺水肿

D .自发性气胸

E .纵隔气肿


正确答案:A

第4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窘迫可通过鼻导管吸氧予以改善。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试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病情允许时采取端坐位,以利膈肌下降,胸廓扩张,从而增大呼吸量。
(2)以采用间歇吸氧法为宜。
(3)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烦躁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药。
(4)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注意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5)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第6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死因是()。

A、多脏器功能衰竭

B、DIC

C、肺水肿

D、自发性气胸

E、纵隔气肿


参考答案:A

第7题:

成人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A.术后并发肺炎

B.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C.电解质紊乱

D.颅脑损伤

E.麻醉过深


正确答案:B

第8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死因是

A、MODS

B、DIC

C、肺水肿

D、自发性气胸

E、纵隔气肿


参考答案:A

第9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呼吸窘迫特点在于()和()。


正确答案:通常氧疗不能改善;其它心肺疾患不能解释

第10题:

论述成人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正确答案:ARDS的影像学
1、X线检查:在发病12小时以内胸部X线检查可能无异常改变,此阶段为潜伏期。在发病12-24小时内,主要为间质性肺水肿X线表现,如肺纹理增重,模糊。也可有小片状模糊阴影,但一般无间隔线影,也无血流重新分配征象,肺野上、下部血管粗细与正常时相似,或血管纹理变细。心脏一般正常。也有的病人无异常X线表现。在发病后1-3天,两肺内有斑片融合及大片状模糊阴影,位于内、中及外带,外带病变常较重。此阶段主要为肺泡性肺水肿改变,也合并肺内出血,毛细血管内凝血及小的肺不张。在发病2-3天后,两肺内有广泛的片状阴影。当肺脏几乎完全实变时,双肺野普遍变白,称之为“白肺”。其X线表现为两侧肺部广泛密度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肋膈角处残留少量透亮影像,病理上为广泛的肺水肿和肺泡出血,有血栓形成,小灶性坏死和肺不张及肺透明膜形成。合并感染时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毒和霉菌感染,可见肺叶、段实变阴影,团块阴影和空洞。可合并脓胸。在发病7天后X线阴影逐渐消失,少数病人残留两肺纤维化。
2、CT表现:小叶间隔线比心源性肺水肿少见。肺内有弥漫性或斑片状毛玻璃密度或肺实变影像。有的可见小叶中心密度增高影。病变分布可为外围肺野较重,或中央性分布而外围部病变较轻微。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需将X线表现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诊断标准为:
(1)急性起病,有引起此症的机体严重损伤;
(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26.7Kpa,(无论是否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3)X线片有双肺浸润阴影;
(4)肺动脉楔压(PaW)≤2.4Kpa或无左心房高压的临床证据。
本病需与其它原因的肺水肿鉴别。心源性肺水肿有肺血重新分配,上肺血管影增粗而下肺血管影变细,有间隔线,左心增大。肺内斑片状实变阴影位于肺基底部或中央性分布。肾性肺水肿肺纹理普遍增粗,血管蒂增宽。肺实变阴影中央型分布较多。
ARDS的影像学表现:
1.早期:肺纹理增重模糊,可有小斑片状阴影,也可无异常X线表现。
2.中期:肺内斑片状或大片状融合阴影,两肺外带比内带重。
3.晚期:两肺广泛的片状阴影,甚至两肺广泛实变,心影轮廓消失,仅肋膈角处有少量含气阴影。此期常合并感染,出现团块、空洞或脓胸。
4.恢复期;约在发病1周后,病变阴影逐渐消失。
5.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综合判断,氧分压小于8kPa(60mmHg),一般给氧治疗无效,并需除外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ARDS的关于鉴别诊断:
(一)心原性肺水肿:常有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病史,通过胸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可与ards鉴别。
(二)急性肺梗塞:临床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紫绀、咯血等,可有心脏病史、骨折史、长期卧床史等,胸片可见局部片状或楔状阴影,心电图示i导联s波深,iii导联呈大q波及t波倒置。可通过放射性核素肺动脉灌注、通气扫描及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主要通过病史、体征、胸部x线表现,动脉血气分析等有助鉴别。
(四)自发性气胸: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紫绀,可通过病史、x线胸片、对氧疗的反应等予以鉴别。
(五)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常为慢性过程,可呈亚急性或急性发展,表现为i型呼衰,临床与ards表现相似,有主张应属ards者,但本病x线胸片呈网状、结节状或蜂窝状改变,病理基础与ards不同,总病程发展ards缓慢,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等可作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