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题目

简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双肺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湿润,可有散在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切面膨隆含血量多,可有实变区或萎陷灶。镜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和肺质内有大量含蛋白质的浆液(肺水肿)。在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的内表面可见薄层红染的膜状物被覆,即透明膜形成。透明膜的成分为血浆蛋白及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间质内可有点状出血和灶状坏死,微血管内常见透明血栓和白细胞栓塞,肺泡上皮弥漫性损伤。电镜下见损伤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因嵴被破坏而呈空泡变,内质网扩张,板层小体变性、坏死。发病数日后即可见肺间质内成纤维细胞及Ⅱ型肺泡上皮大量增生、透明膜机化和胶原沉着,导致肺泡和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是一种继发的,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丧失致肺泡萎陷。临床表现:ARDS多见于青壮年,原多无心肺疾患,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发绀,并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其特点在于不能用通常的氧疗法使之改善。早期体征和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呈轻度间质改变。尸检肺质量增加,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肝样变,早期镜检在50~100μm肺血管中可见微栓塞,病情稍长者可出现血管充血、出血及间质水肿。

第2题:

下列哪项疾病不出现肺透明膜?()

  • A、腺病毒肺炎
  • B、小叶性肺炎
  • C、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D、流感病毒肺炎
  • E、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正确答案:B

第3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初期表现具有

A、呼吸加快

B、一般吸氧无效

C、肺底有啰音

D、胸片肺部网状阴影

E、呼吸窘迫感


参考答案:ABE

第4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⑴病情允许时采取端坐卧位。
⑵间歇供氧。
⑶作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烦躁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⑷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⑸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第5题:

简述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正确答案:致伤因素使肺产生急性损伤反应,产生肺泡的弥漫性损害,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征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以及双侧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轻或中度ALI的肺功能改变较轻,重度的ALI即为ARDS。

第6题: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1、有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大手术等发病诱因。
2、有急性进行性吸气性呼吸困难,自发性持续性过度通气,频率>28次/min。 3
、早期无缺氧体征,无肺部体征,中晚期X线胸片呈斑点状阴影成融合成片状,双肺广泛湿罗音。
4、PaO2显著下降,吸空气时FiO2<8kpa,0.3FiO2时<13kpa,FiO2为1时<60kpa,并进行性下降。PaCO2早期下降明显,晚期则因气体弥散障碍严重而增高。

第7题:

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氧疗护理。


正确答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轻者可用面罩进行高浓度(>50%)给氧。多数病人需使用机械通气。
保护性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和小潮气量治疗。应用PEEP时应注意:①对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应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以代偿回心血量的不足,但又不能过量,以免加重肺水肿。②PEEP一般从低水平开始应用,逐渐增加至合适水平,使PaO2维持在高于60mmHg而FiO2小于0.6。③使用PEEP时,应主语观察避免气压伤的发生。④有条件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尽量避免中断PEEP。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旨在控制吸气平台压,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第8题:

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

A.急性呼吸窘迫

B.严重的低氧血症

C.低血压

D.无明显呼吸困难


答案:A

第9题:

简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


正确答案:⑴病情允许时采取端坐卧位,以利膈肌下降,胸部扩张,从而增大呼吸量。
⑵采取间歇供氧。
⑶作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烦躁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⑷作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⑸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第10题:

什么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述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正确答案: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是一种继发的,以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特点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间质水肿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丧失致肺泡萎陷。
病因:休克、颅脑损伤、严重感染和创伤、骨折后的脂肪栓塞、输血输液过量、DIC、刺激性气体吸入、氧中毒、长期使用呼吸器、体外循环、昏迷或全身麻醉后误吸、烧伤等均可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ARDS多见于青壮年,原多无心肺疾患,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发绀,并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其特点在于不能用通常的氧疗法使之改善。早期体征和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呈轻度间质改变。尸检肺重量增加.呈暗红色或暗紫色肝样变。早期镜检示在50~100μm肺血管中可见微栓塞,病情稍长者出现血管充血、出血及间质水肿。
治疗:
(1)纠正缺氧:有利于萎陷的肺泡扩张,一般均需高浓度(>50%)氧疗,使PaO2升至较为安全的低水平(7.8~9.3kPa)。神志清醒者可用面罩给氧,昏迷者需留管,超过3天者可考虑气管切开,重症ARDS患者需要用呼气终末正压呼吸(PEEP)。
(2)治疗肺间质水肿:应限制入水量,控制输液。应用利尿剂,促进水肿消退。在ARDS后期输入血浆蛋白,可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利间质水肿的回收。
(3)纠正微循环障碍:主要用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血小板凝聚剂等。
(4)治疗原发病。
护理:
(1)病情允许时采取端坐卧位,以利膈肌下降,胸廓扩张,从而增大呼吸量。
(2)以采用间歇吸氧法为宜。
(3)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烦躁焦虑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4)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更换体位,预防压疮。
(5)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