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

题目

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无尿2天。查体蛙状腹,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浮肿。化验血钠122mmol/L,BUN19mmol/L。与肝硬化腹腔积液形成机制无关的是()

  • A、门静脉压力增高
  • B、低白蛋白血症
  • C、继发醛固酮增多
  • D、有效循环量不足
  •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题干: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无尿2天。查体蛙状腹,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化验血钠122mmol/L,BUN19mmol/L 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B.肝性脑病

C.肝肾综合征

D.肝肺综合征

E.慢性肾衰竭


正确答案:C
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时,有效循环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特征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肾无重要病理改变。

第2题:

男性,48岁,明确诊断为肝硬化2年,最近2个月出现齿龈出血、双下肢水肿、腹胀。
下列哪项对判断肝细胞功能最有帮助


A. AKP
B. ALT
C. PT
D. AFP

答案:C
解析:

第3题:

简要病史:患者,男,47岁,乏力、腹胀、尿少半年,伴双下肢水肿30天。初步诊断:肝硬化腹水


参考答案:(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发病诱因。(2)了解水肿的特点,如水肿发生的快慢,双下肢水肿情况(程度、凹陷性、对称性),其余部位水肿情况。(3)腹水发生快慢,有无腹痛和发热,有无食欲不振、呕血、黑粪。(4)有无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或发绀,有无少尿、血尿,有无慢性腹泻。(5)发病以来睡眠及体重变化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看过,做过哪些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胆红素测定,肝炎病毒学检查,腹部B超。(2)治疗情况如何。应具体询问治疗的方法和药物,有无疗效。(二)相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2.与该疾病有关的其他病史 既往有无肝炎和其他肝病病史及心、肾、营养不良性疾病史,个人史(饮酒、去过血吸虫病疫区等)。

第4题:

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浮肿1个月,加重伴无尿2天。查体:蛙状腹,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浮肿。化验血钠122mmol/L,BUN 19mmol/L。

与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无关的是

A、门静脉压力增高
B、低白蛋白血症
C、继发醛固酮增多
D、有效循环量不足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答案:E
解析:
肝硬化腹水为漏出液,而E选项为渗出液的形成机制。

第5题:

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无尿2天。查体蛙状腹。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化验血钠122mmol/L,BUN19mmol/L

与肝硬化腹腔积液形成机制无关的是

A、门静脉压力增高
B、低白蛋白血症
C、继发醛固酮增多
D、有效循环量不足
E、患者体胖

答案:E
解析:
腹腔积液形成机制:腹腔积液(ascites)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门静脉高压是使水分潴留在腹腔的主要原因,血清白蛋白减少是引起腹腔积液的重要因素。
1)门静脉压力增高:正常时肝窦压力十分低,门静脉高压时,肝窦静水压升高(门脉压力10mmHg,是腹腔积液形成的基本条件),大量液体流到Disse间隙,造成肝脏淋巴液生成过多。肝硬化病人常为正常人的20倍,当胸导管不能引流过多的淋巴液时,就从肝包膜直接漏入腹腔形成腹腔积液。肝窦压升高还可引起肝内压力受体激活,通过肝肾反射,减少肾对钠的排泄,加重了水钠潴留。
2)内脏动脉扩张:肝硬化早期阶段,内脏血管扩张,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等,将有效血容量维持在正常范围。肝硬化进展期,内脏动脉扩张更明显,导致有效动脉循环血容量明显下降,动脉压下降,进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增加抗利尿激素(ADH)释放来维持动脉压,造成肾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门脉高压与内脏血管扩张相互作用,改变了肠道的毛细血管压力和通透性,有利于液体在腹腔积聚。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硬化病人摄入减少,肝储备功能下降,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进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形成腹腔积液。
4)其他因素:血浆中心钠素相对不足和机体对其敏感性降低、雌激素灭活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的排水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素分泌减少,造成肾血管收缩,肾脏灌注量下降,肾血流量重新分布,均与腹腔积液的形成和持续存在有关。
腹腔积液可经壁层腹膜吸收,最大速率900ml/d,吸收的腹腔积液经肠淋巴管引流或经内脏毛细血管重吸收,由于淋巴系统已超负荷,内脏毛细血管循环因Starling力的作用吸收有限,加上肝硬化患者常有腹膜增厚,吸收率下降。腹腔积液生成增加而吸收下降,使腹腔积液逐渐增多。
而体胖与腹腔积液没有关系。本题应选答案E。

第6题:

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无尿2天。查体蛙状腹,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水肿。化验血钠122mmoVL,BUN19mmol/L。

与肝硬化腹腔积液形成机制无关的是
A.门静脉压力增高
B.低白蛋白血症
C.继发醛固酮增多
D.有效循环量不足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答案:E
解析:
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时,有效循环量不足及肾内血流重分布,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特征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肾无重要病理改变。

第7题: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55岁,双下肢水肿2个多月,伴腹腔积液1个月。


答案:
解析:
本例患者最可能是肝硬化引起双下肢水肿和腹腔积液,病史采集内容如下:
1.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水肿发生的快慢,双下肢水肿情况(程度、凹陷性、对称性),其余部位水肿情况,有无面部水肿,水肿何时重,以便了解水肿的特点。
2)腹腔积液发生的快慢,是否见腹壁静脉曲张,有无腹痛和发热,有无食欲不振、呕血、黑便、肝区疼痛和黄疸,以便了解腹腔积液的病因。
3)有无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或发绀,有无少尿、血尿,有无因经济困难而营养不足或引起营养障碍的疾病,以利于水肿的鉴别诊断。
4)发病以来体重变化,睡眠情况和大便情况。
(2)诊疗经过
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看过,曾做过哪些检查。
2)曾接受哪些治疗,疗效如何。
2.相关病史
(1)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既往有无肝炎和肝病病史及心、肾、营养不良性疾病史,个人史(饮酒、去过血吸虫病疫区等)。

第8题:

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无尿2天。查体蛙状腹,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浮肿,化验血钠122mmol/L,BUN19mmol/L。目前最可能的诊断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B、肝性脑病

C、肝肾综合征

D、肝肺综合征

E、慢性肾衰竭

与肝硬化腹腔积液形成机制无关的是A、门静脉压力增高

B、低白蛋白血症

C、继发醛固酮增多

D、有效循环量不足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E

第9题:

患者男性,54岁,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6年,腹胀伴双下肢浮肿1个月,加重伴无尿2天。查体:蛙状腹,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可凹性浮肿。化验血钠122mmol/L,BUN 19mmol/L。

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B、肝性脑病
C、肝肾综合征
D、肝肺综合征
E、慢性肾衰竭

答案:C
解析:
肝肾综合征(HRS)是指在严重肝病时发生的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或重症肝炎出现大量腹腔积液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分布,内毒素血症,前列腺素减少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其特征为自发性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却无重要病理改变,是重症肝病的严重并发症。

第10题:

患者男性,48岁,明确诊断肝硬化2年,最近2个月出现齿龈出血、双下肢水肿、腹胀

下列哪项对判断肝细胞功能最有帮助
A.AKP
B.ALT
C.PT
D.AFP
E.GGT

答案:C
解析:
急性左心衰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下垂或放低,减轻肺水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