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1︰1000数字线划图的整饰质量时,应对()进行检查。

题目

检验1︰1000数字线划图的整饰质量时,应对()进行检查。

  • A、伪节点
  • B、悬挂点
  • C、植被符号
  • D、要素遗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数字线划图的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进行划分,一幅图可最多采用( )种等高距。

A.1
B.2
C.3
D.5

答案:B
解析:
数字线划图的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进行划分,一幅图宜用一种等高距,也可以图内线性地物为界采用两种等高距,但不应多于两种

第2题:

下列检验内容中,属于1: 500、1: 1000、1:2 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质量检验详查的有( )。

A.仪器检定的符合性
C.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
D.地理要素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E.图根控制测量方法的符合性
B.等高线高程中误差

答案:B,C,D
解析:
地形图成果质量检验(详查)。CH/T 1020-2010《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6.2.1条规定,大比例尺地形图成果质量检验(详查)的检查内容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和附件质量。其中,数学精度包括数学基础、平面精度(检查内容有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中误差等)、高程精度(检查内容有注记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等);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包括数据格式的正确性,要素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等;地理精度包括地理要素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地理要素的协调性等。

第3题:

监理单位应对检验批的全部()进行检查。

A、主控项目

B、检验批数

C、一般项目


答案:A

第4题:

航空摄影测量测绘数字线划图时,数据采集可以采用()方法进行。

A:先外业后内业的测图方法
B:先内业后外业的测图方法
C:内外业调绘、采集一体化的测图方式
D: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法
E:数字线划图缩编法

答案:A,B,C
解析:
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的成图方式可以采用先外业后内业的测图方法、先内业后外业的测图方法以及内外业调绘、采集一体化的测图方式。故选ABC。

第5题:

对于工程地形图质量检验,其成果质量元素包括5个,以下不属于地形图成果质量元素的是()。

A:埋石质量
B:数据结构正确性
C:整饰质量
D:附件质量

答案:A
解析:
对于工程地形图质量检验,其成果质量元素包括5个:①数学精度;②数据结构正确性;③地理精度;④整饰质量;⑤附件质量。选项A(埋石质量),不属于工程地形图的成果质量元素。故选A。

第6题: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1:2000数字线划图时,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外业调绘的作业模式属于()模式。

A:全野外
B:全室内
C:先外后内
D:先内后外

答案:D
解析: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2008)8.1.4条款规定:像片调绘可以采取先野外判读调查,后室内清绘的方法;也可以采取先室内判读、清绘,后野外检核和调查,再室内修改和补充清绘的方法。《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15967-2008)7.1条款规定:可将编辑检查图拿到野外去进行实地施测和修改,再上机进行数据插入后进行编辑。故选D。

第7题:

按现行《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规定,生产1:500数字线划图,进行立体测图时宜首先采集的要素是()。

A、水系
B、控制点
C、道路
D、居民地

答案:A
解析:
详见《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CH/T3007.1-2011)8.3.4规定。

第8题: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元素包括()

A:数学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
B: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整饰质量、附件质量
C:平面精度、高程精度、要素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
D:平面精度、要素精度、整饰质量、数据及结构正确性、附件质量

答案:A
解析: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质量元素包括数学精度、数据及结构正确性、地理精度、整饰质量、附件质量。

第9题:

下列检验内容中,属于1:500、1:1000、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质量检验详查的有()。

A、仪器检定的符合性B、等高线高程中误差C、数据分层的正确性、完备性D、地理要素的完整性和规范性E、图根控制测量方法的符合性

答案:B,C,D
解析:
详见《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0-2019》3.5规定。?

第10题: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制作1:2000数字线划图时,先进行立体测图,再进行调绘的作业模式属于()模式。

A、全野外B、全室内C、先外后内D、先内后外

答案:D
解析:
详见《注册测绘师辅导教材综合》第254-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