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何种要求?

题目

地籍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何种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方案提纲中,地籍测量技术设计应包括(  )。

A.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B.控制点的埋设要求
C.采用的数据采集软件
D.测量队使用的仪器要求
E.已有控制点及其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答案:A,B,C,E
解析:
初始地籍调查技术方案提纲中,地籍测量技术设计应包括:已有控制点及其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控制网采用的坐标系统、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控制点的埋设要求、各项技术参数的改正、观测方法、计算方法、采用的数据采集软件、界址点的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地籍图的成图方法、地籍图的比例尺、面积量算方法及精度要求等。

第2题:

下列关于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应尽量避免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
B.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
C.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
D.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E.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预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答案:B,C,D
解析:
A项,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E项,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第3题:

变更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包括(  )。

A.一般采用解析法
B.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规定的其他方法
C.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当首先检测原控制点及界址点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D.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应当采用解析法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E.为节约成本,一般不采用解析法

答案:A,B,C,D
解析:
界址发生变化宗地的地籍变更应到实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变更地籍测量一般采用解析法,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规定的其他方法。属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应当采用解析法进行变更地籍测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量人员都应首先检测原控制点及界址点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第4题:

地籍控制测量中,为什么要埋石?控制点的密度是如何确定的?


正确答案:地籍控制点若需要作为永久性保存的就必须在地上埋设标石
密度:
1)城镇建城区:100-2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城镇稀疏建筑区:200-4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3)城镇郊区:400-500m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第5题:

地籍测量草图一般表示的内容不包括()

A:平面控制网点及控制点点号
B: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地块的编号,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名称
C:土地利用类别
D:权属人

答案:D
解析:
地籍测量草图一般应表示平面控制网点及控制点点号,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地块的编号,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名称和土地利用类别。

第6题: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  )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

A.精度
B.点位埋设
C.密度
D.标注

答案:C
解析: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第7题:

地籍测量草图一般表示的内容不包括 ( )

A.平面控制网点及控制点点号
B.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地块的编号,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名称
C.土地利用类别
D.权属人

答案:D
解析:
地籍测量草图一般应表示平面控制网点及控制点点号,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地块的编号,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名称和土地利用类别。

第8题:

一般来说,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  )点。

A.10
B.8
C.6
D.3

答案:A
解析:
与地形测量相比,地籍测量要求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密度。一般说来,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10点。

第9题:

对界址发生变化的宗地进行变更地籍测量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测量人员都应首先检测()的精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变更地籍测量。

  • A、地形点
  • B、原控制点及原界址点
  • C、水准点
  • D、高程点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比例尺为1:500地籍测量控制点最小密度为()。

  • A、9点/幅
  • B、12点/幅
  • C、15点/幅
  • D、18点/幅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