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答应赠与某乙500元,资助乙上学。乙只有15岁。甲在给乙30

题目

某甲答应赠与某乙500元,资助乙上学。乙只有15岁。甲在给乙300元以后,就不再给了,乙认为甲已答应赠与就应全部赠与,于是向甲索要另外200元。则()。

  • A、甲应再给乙200元,否则即违约
  • B、甲不应再给,且因乙未成年,赠与合同无效
  • C、甲可向乙要求返还已给的300元
  • D、赠与300元的全同无效,另200元的赠与不成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于1999年10月1日答应赠与乙5000元,当即给了乙2000元,同年12月1日,乙与甲的父亲丙发生口角后来将丙打成重伤,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甲可以撤销对乙的赠与

B、丙有权撤销对乙的赠与

C、若甲行使撤销权,应于2000年10月30日之前行使

D、甲可以要求乙返还已赠与的2000元


参考答案:A,D

第2题:

甲某与乙厂签订赠与合同,甲某赠与乙厂一台设备,合同订立后,由于甲某发生经济困难,要求撤销该赠与行为,乙厂以签订了合同为由,要求甲某立即交付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某应将设备交付给乙厂,否则即违约

B.甲某可以撤销该赠与行为

C.该撤销行为属于法定撤销情形

D.该赠与行为成立,乙厂可以要求甲某交付设备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核赠与合同的撤销。根据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该情况是属于任意撤销,由于甲某并没有将设备交付,因此可以撤销该赠与。

第3题:

甲、乙间签订赠与合同,甲已经将标的物交付于乙。则在何种情况下,甲不可以撤销赠与( )?

A.乙故意伤害甲,致使甲残疾

B.甲赠给乙轿车一部,约定乙在两年内应当负责接送甲之幼子上学,乙未履行该义务

C.甲乙关系恶化

D.乙对甲有扶养义务,乙未履行该义务


正确答案:C

第4题:

甲答应赠与乙8000元,资助乙一项研究。甲在给3000元以后,就不再给了,乙认为甲答应赠与就应全部赠与,于是向甲索要另外5000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应再给乙5000元,否则即违约
B.赠与合同无效
C.甲可向乙要求返还已给的3000元
D.赠与3000元的合同有效,另5000元的赠与可以撤销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的是关于赠与的撤销。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第5题:

甲与乙签订赠与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甲赠与乙800万元用于资助乙的一项发明。但甲在支付给乙500万元后便停止支付,乙此时认为甲答应赠与就应全部赠与,于是向甲索要另外300万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应再给乙300万元,否则即违约

B.赠与合同无效

C.甲可向乙要求返还已给的500万元

D.赠与500万元的合同有效,另300万元的赠与可以撤销


正确答案:D
本题考核点是赠与的撤销。根据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第6题:

某甲在国家机关任职,某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某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某甲答应给某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某甲退回好处费,某甲拒不退还,并威胁某乙如果再来要钱,就告某乙行贿。对某甲的行为,应定( )。

A.受贿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A
解析:注意受贿罪与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受贿罪的主要特征在于权钱交易。

第7题:

甲乙签订赠与合同,甲已经将标的物一辆轿车交付乙,但尚未办理过户手续。依法律规定,甲可以撤销该赠与并请求乙返还财产的情形有()。

A、乙故意伤害甲,致使甲残废

B、甲约定乙在两年内负责接送甲之幼子上学放学,乙未履行该义务

C、甲乙关系恶化,甲不愿意再对乙赠与

D、乙对甲有扶养义务,乙未履行该义务


参考答案:ABD

第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甲在某日晚上,见一妇女某乙在前行走,就顿生歹念,准备强奸某乙。某甲乘某乙不备,将某乙扑倒在地。在解某乙的裤带实施强奸时,发现某乙身上有钱,某甲就将某乙的钱包抢走。某甲的行为只构成一罪

B.某甲亲属某乙犯盗窃罪,甲为其窝藏赃物,乙被追查中,甲又窝藏乙。在侦查中,又为乙作假证明进行包庇,在法院审判中,又作伪证。甲的行为属于牵连犯

C.某甲连续实施了多个诈骗行为,其中有的数额较大,有的没有达到数额较大,但整体上达到数额较大,甲的行为不能成立连续犯

D.非法行医罪是集合犯的一种


正确答案:D
【考点】罪数
【解析】我国区分罪数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着手实行犯罪后另起犯意,一般情况下都按数罪处理。A中某甲即属于另起犯意,成立数罪。牵连犯在主观是为了实施一种犯罪,而采取的某种方法行为或者实现的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其他犯罪,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必须要具有事实上直接的不可分离的关系。B中虽然主观上为一个包庇犯罪的主观意思,客观的四个行为虽具有某种关联,但没有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所以,不成立牵连犯。
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通说认为,连续犯仅限于每次行为都独立构成犯罪的情形。但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连续犯的数次行为,应包括每次行为都构成犯罪、每次却不构成犯罪,有的构成犯罪,有的不构成犯罪三种情况。C项是连续犯。集合犯是指犯罪构成预定了数个同种类的行为的犯罪,包括常习犯、职业犯和营业犯。犯罪构成预定具有常习性的行为人反复多次实施行为的,称为常习犯;犯罪构成预定将一定的犯罪作为职业或者业务反复实施的,称为职业犯;犯罪构成预定以营利为目的反复实施一定犯罪的。称为营业犯。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常习犯。刑法第303条中的“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属于营业犯。刑法第336条的非法行医罪属于职业犯。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将行医作为一种业务而反复从事行医活动。

第9题:

甲、乙间签订赠与合同,甲已将标的物交于乙,何种情况下,甲可以撤销赠与并请求乙返还财产?【】

A.乙故意伤害甲,致甲残疾

B.甲赠乙轿车一部,约定乙在两年内应负责接送甲之幼子上学,乙未履行该义务

C.甲、乙关系恶化

D.乙对甲有扶养义务,乙未履行该义务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某甲在国家机关任职,某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某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某甲答应给某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某甲退回好处费,某甲拒不退还,并威胁某乙如果再来要钱就告某乙行贿。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受贿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受贿罪的具体适用。参见《刑法》第385条受贿罪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是受贿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