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工艺具有()的水力流态。

题目

氧化沟工艺具有()的水力流态。

  • A、顺流式
  • B、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
  • C、周进周出式
  • D、平流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过流断面为非圆过流断面时,判断流动流态的雷诺数通过水力半径来定义,数值为2300。()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下列关于氧化沟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氧化沟内混合液流态,其主体属于完全混合态
B.
C.氧化沟溶解氧浓度梯度变化具有推流式的特征
D.奥巴勒(Orbal)氧化沟内、中、外沟内溶解氧浓度分别为0mg/L、1mg/L、2mg/L

答案:A,B,C
解析:
氧化沟实际上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变形,是将普通活性污泥法中的中间隔墙靠进水端的部分截去一段,使混合液从进水端推流至出水端时可以形成大的返混(循环)。因此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但主体属于完全混合态。氧化沟BOD负荷低,可按延时曝气方式运行。具有下列优点:(1)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2)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一般可达15~30d,为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3~6倍;(3)污泥产率低,且多已达到稳定的程度,无需再进行消化处理。可以认为在氧化沟内混合液的水质是几近一致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氧化沟内的流态是完全混合式的。但又具有某些推流式的特征,如在曝气装置的下游,溶解氧浓度从高向低变动,甚至可能出现缺氧段。氧化沟系统多采用3层沟渠,最外层沟渠的容积最大,约为总容积的60%~70%,第二层沟渠约占20%~30%,第三层沟渠则仅占有10%左右。运行时,应使外、中、内3层沟渠内混合液的溶解氧保持较大的梯度,如分别为0mg/L、1mg/L及2mg/L,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充氧效果,也有可能使沟渠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奥巴勒氧化沟污水首先进入最外环的沟渠,然后依次进入下一层沟渠,最后由位于中心的沟渠流出进入二次沉淀池。

第3题:

氧化沟的常用类型不包括( )。

A.单槽氧化沟

B.竖轴表曝机氧化沟

C.同心圆向心流氧化沟

D.横轴表曝机氧化沟


正确答案:D

第4题:

氧化沟工艺具有推流式和()的水力流态。

  • A、竖流式
  • B、完全混合式
  • C、平流式
  • D、间歇式

正确答案:B

第5题:

氧化沟系统种类繁多,其系统流程(或组成)各有特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哪几项?( )

A.氧化沟的基本构造为环状沟渠型,其水流流态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主体属于推流态
B.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长,一般在16~40小时,BOD负荷低,具有抗水质、水量负荷波动强的优点
C.Carrousel氧化沟、三池交替运行氧化沟、Orbal型氧化沟均具有多池串联的特点,不需要单独设置沉淀池
D.Orbal型氧化沟多采用3层沟渠,运行时外、中、内三层沟渠内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梯度较大,可有效提高氧的利用率,并可实现较好的脱氧除磷功能

答案:B,D
解析:
氧化沟的基本构造为环状沟渠型,其水流流态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主体属于完全混合,故A错误。Carrousel氧化沟和Orbal型氧化沟需要设置二次沉淀池,故C错误。

第6题:

水力坡降与管路长度无关,只随流量、粘度、管径和流态的不同而不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下述哪种活性污泥法工艺实现了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 )

A.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B.普通活性污泥法
C.MBR工艺
D.Orbal氧化沟工艺

答案:C
解析:
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综合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以超滤膜、微滤膜组件代替生物处理系统传统的二次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被超滤膜、微滤膜截留下来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絮体和较大分子质量的有机物,被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使生物反应器内保持高浓度的生物量和较长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率。

第8题:

同一个固体边界,雷诺数不同,可能是不同的水力流态。()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关于对氧化沟工艺参数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解氧浓度存在变化
  • B、水力停留时间长
  • C、有机负荷很高
  • D、SRT长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污泥在灼烧前的处理基本工艺为()。

  • A、流态污泥→脱水→浓缩→污泥→贮存→灼烧
  • B、流态污泥→浓缩→脱水→污泥→贮存→灼烧
  • C、流态污泥→污泥→脱水→浓缩→贮存→灼烧
  • D、流态污泥→污泥→浓缩→脱水→贮存→灼烧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