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有哪些?

题目

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全面铺开,区域一体化步伐有所加快。
(2)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跨区域的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强。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区域合作格局逐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


第2题:

我国现有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财政扶持政策。
(2)信贷资金支持政策。
(3)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减免有关费用。
(4)放宽经营范围。
(5)优惠的税收政策。

第3题:

请简述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市场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1)立法滞后成为这一市场全面开放的“第一障碍”。(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础性管理薄弱,权属不清、工地渠道不规范。(3)缺乏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合理制度。

第4题: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 (1)以所从事的产业分,可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储运业等四种类型。
(2)以组建方式分,可分为各类“能人牵头兴办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市场带动型,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兴办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型等四种类型。
(3)以合作类型分,可分为股份制型,即紧密型,会员制型,即松散型两种类型。

第5题: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着问题将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采取多种形式兴办更多更好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①巩固农民经营主体,扩大合作基础。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经济方面的政策,确保农民家庭资产所有权的投资、合作、分配的权力,扩大农民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力,巩固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强调只能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前提下转让土地经营权,大力发展以专业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商品生产,提高专业化程度和农民收入水平、资本积累能力。
②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相组合。要坚持自愿互利民主决策的原则,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中,只做引导不加干涉。
③因地因时制宜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合作社,专业协会,也可以是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还可以是其它经济合作组织。在兴办主体上,可以由农民自己办,也可以依托龙头企业办,还可由涉农部门牵头办,可以兴办新的,也可以把一些企业改造成合作经济组织。
(2)加大政府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保护力度,优化外部环境。国家的金融政策、税费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应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倾斜。
(3)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首先,建立科学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合作组织章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建立有效利益机制,对于合作社和农民协会其利润可以按交易额进行分配,也可以按交易额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再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监督经济合作组织是否按国家的法律法规从事经营及社会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经济合作组织中监督部门和参加农民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
(4)把经济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大了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实力,兴办“公司+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第6题:

冲突对组织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1)冲突可以使对抗双方采取适当方式发泄他们心中的不满,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避免由于长期压抑而可能发生极端状态;
(2)冲突可以使组织内一些平时不被重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使管理者及早发现并加以解决;
(3)冲突可以促进新思想、好建议的产生,从而促进组织变革;
(4)组织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组织的内聚力,使组织内部成员更团结并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5)冲突可以促进联合,以求共同生存。譬如,现今世界上发生的大公司之间的购并案,就是为了战胜他们共同的对手而进行的联手。

第7题:

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与方式?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类型:
按范围大小:广义和狭义国际经济合作
按观察的层次和主体:宏观(北北,南南,南北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微观国际经济合作(工贸,投资,信贷,科技服务)
按业务和产业的关系:垂直和水平国际经济合作
方式
(1)国际直接投资合作(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BOT投资,建造——运营——移交)
(2)国际间接投资合作(国际信贷投资,国际证券投资)
(3)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承包工程,劳务进出口,国际旅游,国际咨询业务)
(4)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有偿转让和国际科技无偿转让)
(5)国际土地合作(对外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土地有偿定期转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开发等)
(6)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对外签订管理合同,聘请国外管理集团,管理专家,开展国际管理咨询,联合管理合营企业,交流管理资料与经验和举办国际管理讲习班等)
(7)国际发展援助(资金援助,物资援助,人力(智力)援助,技术援助)
(8)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
(9)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联合国系统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区域性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政府首脑会议进行的协调,以及国际性行业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

第8题:

中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


参考答案:我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1958—1983年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84年后,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新体制开始重建。1982年(宪法)提出废除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明确了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乡以下要实行村民自治。这为农村管理体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执行宪法的规定,建立乡政府,实行政社分开。在这一时期,以乡政村治为特点的新乡村管理体制初步确立起来。乡村管理体制:在乡镇行政体制下实行村民自治制度。1987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于1988年6月试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行否定了国家政权与乡村组织特别是乡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将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转变成为国家政权对基层自治组织的指导关系;村委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则改变了自上而下任命村干部的做法;村民会议对村务的最高决策功能体现了直接民主原则,保障了全体村民的利益。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期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展了民主选举、村务公开、建章立制等村民自治活动。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指导被指导关系,并对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进行了规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否定了在云南等地所实行的农村划区管理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基层农村管理,正式确定起乡村管理的新型体制。对新时期重建的乡村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可见,这一体制有两个最突出特征:一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的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二是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与协助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村民自治制度: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第9题:

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虽然迅速,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代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认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人认为,现在主要应发挥家庭经营的积极性,把合作经济与家庭经营对立起来;有的一提起合作社就想起过去的高级社、人民公社,又怕回到过去的“一大二公”老路上去;有的认为兴办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不易多管,放任自流,无所作为,忘记了对农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引导职能。
(2)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宏观环境不宽松。主要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缺少法律地位与法人资格,舆论和政策方面的支持不够。另外,管理体制也不顺畅,使得各类合作资源无法整合在一起。
(3)经济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不规范。许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规范章程,宗旨和职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着经济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10题:

克服抵制变革的组织发展技术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上都会发生对组织变革的抵制。抵制本社就是不同人员、不同部门之间的意见分歧、利益冲突和权利斗争。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和消除对变革的抵制。主要措施有:教育与沟通、参与和授权、帮助、协商与谈判、操纵以及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