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生产过程中相分离器的作用以及液面控制过高、过低有何危害?

题目

液氯生产过程中相分离器的作用以及液面控制过高、过低有何危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蒸发室液位过低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 ①液面过低会出现静压头压不住卤水在加热管内沸腾,而结晶堵管,使产量急骤下降,直到生产无法进行。
②液面低于循环管出口,则液压不平衡而增加循环泵动力消耗,甚至超负荷,造成电机跳闸,或电机烧坏。
③液面过低,也易造成蒸发室内卤水剧烈沸腾引起带卤和罐壁结大块盐,引起堵管而影响生产。

第2题: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氨冷器液位控制过高或过低的危害?


正确答案:液位过低,氨冷温度高,合成塔入口氨含量高;液位过高,造成冰机带氨。

第3题:

分离器运行中,()会导致油管线进气。

A.液面过低

B.液面过高

C.气出口阀全开

D.出油阀卡死


正确答案:A

第4题:

液面过高或液面过低都易生成蒸发器震动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为什么说调节液氯气液分离器气相阀能控制尾氯纯度的大小?


正确答案: 正常生产时,原氯压力总大于尾氯压力,这是因为气相阀开启度较小。液化过程可认为是等压液化放热过程,气液分离器内压力等于原氯压力。当调节气相阀开度时,实际上是调节气液分离器内的气化压力,开启度越大,器内压力越接近尾氯压力,器内压力减小,液氯汽化量增大。尾氯纯度升高。从另一角度分析,器内压力减小,液氯在液化设备内的过冷时间减短,液化效率下降。故尾氯纯度上升。综上所述,原氯压力与尾氯压力相差愈大。调节气相阀的反映结果愈明显。

第6题:

入工段分离器液位升高,控制室有何现象?造成液位升高的原因有哪些?对后系统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 现象:LV3002开度变大;LICA3005液位上涨;TI3023、PIA3006上涨;TI3002温度上涨;TI4121温度波动
原因:气化带水;LV3002自调阀卡;T3001冷凝液送不出去;入工段分离器液位假指示
危害:如入工段分离器液位高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冷凝液带入变换炉,触媒结块,炉温下降、停车等严重的后果;冷凝液外送不出去易造成冷凝液汽提塔超压;当TI4121温度大幅度波动时,影响低温有机硫水解槽的水解效果,从而影响出工段总硫。

第7题:

氯气的液化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液氯生产都不利,试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过分降低液化温度会使液氯生产的冷耗大幅度上升,同时会增加动力消耗;因此在保证一定的液化效率的前提下,应使冷冻温度尽可能高,这能使冷冻机组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减少了热损失,氯气液化温度与冷冻剂的温差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5℃为限,温差加大会造成人工制冷能耗上升;过分升高液化温度会导致压缩机负荷增大,对压缩机结构和材质要求也更高,而且高温高压法对氯的要求更高,含水量要求在100×10-6以下,氯气中要求不含有固体颗粒及有机杂质等,所以氯气的液化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好,一般采用高压法生产所需的液化温度。

第8题:

正常生产中,会造成减压系统爆炸事故的原因有()。

  • A、塔底液面过高
  • B、减压塔出现泄漏
  • C、真空度过高
  • D、塔底液面过低

正确答案:B

第9题:

蒸发器液位控制的过高或过低对生产的影响()

  • A、液面过高,液柱静压增加,只是影响蒸发效率而且不会跑碱
  • B、液面过低,溶液的沸腾猛烈又易造成雾沫夹带碱严重
  • C、液面过低,溶液是比较沸腾但不会造成雾沫夹带碱严重
  • D、液面过高,液柱静压增加,不仅影响蒸发效率而且容易跑碱

正确答案:B,D

第10题:

凝汽器水位过高、过低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 1.凝汽器水位过高将产生下列危害:凝结水泵电流增加耗电量增加;
2.凝结水过冷却度增加;
3.凝汽器真空下降;
4.凝汽器重量增加使承压部件受损;
5.凝汽器水位过低易造成凝结泵产生汽蚀及凝结泵电流波动较大,不利于母线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