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有哪些现象?发生原因是什么?

题目

溢流有哪些现象?发生原因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生汽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吸入罐液面下降或灌注头高度不够;
2、大气压力降低;
3、系统内压力降低;
4、介质温度升高,饱和蒸汽压变大,介质易于汽化;
5、流体流速增加,阻力损失加大;
6、吸入管路阻力大,这一点主要取决于泵的结构和管路安装是否合理;
7、吸入管路漏进空气。

第2题:

溢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钻井液密度低。
(2)钻井液液柱的高度不够。
(3)抽吸。

第3题:

井下作业过程中溢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起管柱时,未及时往井内灌满压井液。  

(2)起管柱速度快产生过大的抽汲力。  

(3)压井液密度不够或气侵。  

(4)循环漏失。  

(5)地层压力异常。

第4题:

在液压系统中,由溢流阀引起的压力太高或太低的原因有哪些?排除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1)弹簧调节的不当,应重新调节。
(2)压力表不准确,应重新校对压力表或更换合格的压力表。
(3)锥阀与阀座接触不好,应更换锥阀。
(4)主阀动作不良,应取下上盖检查主阀。
(5)弹簧太软或折断,应更换弹簧。

第5题:

简述发生溢流的原因是什么?在起下钻过程中发生溢流有何现象?在起下钻作业中发生井涌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一、发生溢流的原因是:
1)对地层压力掌握不准确
2)井内液柱高度降低
3)压井液密度降低
4)起钻时发生抽吸压力
二、在起下钻过程中发生溢流有以下现象:
1) 起钻时灌入的压井液体积小于起出钻具体积
2) 下钻时返出的钻井液体积大于下入钻具的体积
3) 井口可见钻井液外流,严重时出现井涌或钻具内倒返
三、在起下钻作业中发生井涌时,应装井口油管内防喷器(开状),关闭在同时关闭防喷器,连接压井管线,向上一级人员汇报。

第6题:

闭冷水箱溢流可能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闭冷水箱补水电动门、旁路门漏流或误开、误补水
(2)闭冷水至凝汽器补水门不严,凝结水进入闭冷水系统
(3)真空泵补水(未改造前)凝结水漏入闭冷水系统
(4)化学精处理再循环泵机械密封冷却水门开启,凝结水进入闭冷水系统
(5)给水泵机械密封冷却器泄漏,给水进入闭冷水系统。

第7题:

什么是溢流现象?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所谓溢流现象,是指固体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经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或者自由基的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别的活性中心处(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
条件:
⑴溢流物种发生的主源;
⑵接受新物种的受体,它是次级活性中心。

第8题:

发生泡沫共腾的原因是什么?泡沫共腾有哪些主要现象?如何进行处理?


参考答案:发生泡沫共腾的基本原因是,锅水中含盐量过高,在汽包水表面出现大量泡沫,形成泡沫层,加以锅水粘度增大汽包从水中逸出的阻力增大,引起水位急剧膨胀。锅炉负荷越高,形成的泡沫层越厚。故泡沫共腾现象多发生在高负荷或超出力运行的时候。
发生泡沫共腾时的部分现象与锅炉满水时相似,另外还有两个特征可供判断:一是水位计的水位急剧波动,水位计指示模糊不清;二是锅水及饱和蒸汽的含盐量明显增大,即锅水及饱和蒸汽的电导率明显上升。
在判明为发生了泡沫共腾后,处理时要考虑到它的现象虽与满水相似,但它并不是由于蒸发量与给水量的平衡关系破坏而引起的高水位。因此,在处理时:首先要降低锅炉负荷;第二,全开连续排污门,并开启事故放水门;第三,同时加强给水,以改善锅水品质,并注意保持汽包水位。经上述处理,待泡沫共腾现象消失,汽水品质合格,方可恢复正常负荷。

第9题:

溢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钻井时溢流的显示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因:(1)地层压力掌握不准确;
(2)井内钻井液柱高度下降;
(3)井内钻井液密度下降;
(4)起钻产生抽吸压力。
显示:(1)泥浆池液面升高;
(2)出口管钻井液流速增大;
(3)钻速加快或放空;
(4)循环泵压下降;
(5)钻井液中有油、气显示,钻井液性能有变化。

第10题:

饱和蒸汽有哪些污染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蒸汽带水:从汽包送出的饱和蒸汽中常夹带一些锅水的水滴,这是饱和蒸汽被污染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锅水中的各种杂质,如钠盐、硅化合物等,都将以水溶液的状态被带进蒸汽中,这种现象称为饱和蒸汽的水滴携带(也称机械携带)。
②蒸汽溶解杂质:蒸汽也有溶解某些物质的能力,这是蒸汽被污染的另一原因。蒸汽压力越高,其溶解能力越大。例如,压力为2.94~3.92Mpa的饱和蒸汽,有明显的溶解硅酸的能力,压力更高的饱和蒸汽对硅酸的溶解能力更大。饱和蒸汽因溶解而携带水中的某些杂质的现象,称为蒸汽的溶解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