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时,样品中AFTB1经()后,在波长()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A、提取、浓缩、薄层分离;365nm紫外光B、提取、浓缩、薄层分离;254nm紫外光C、薄层分离、提取、浓缩;540nm可见光D、薄层分离、提取、浓缩;365nm紫外光

题目

薄层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时,样品中AFTB1经()后,在波长()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

  • A、提取、浓缩、薄层分离;365nm紫外光
  • B、提取、浓缩、薄层分离;254nm紫外光
  • C、薄层分离、提取、浓缩;540nm可见光
  • D、薄层分离、提取、浓缩;365nm紫外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薄层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及其钠盐时,样品酸化后,用什么溶剂提取苯甲酸

A、乙醇

B、石油醚

C、乙醚

D、甲醇

E、正己烷


参考答案:C

第2题:

薄层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时,预展操作的目的是( )。

A.初步分离AFTB

B.平衡吸附剂

C.分离提取液中的溶剂

D.消除脂肪、色素的干扰


正确答案:D

第3题:

薄层色谱鉴别法的对照物包括()。

A、对照品

B、对照药材

C、对照提取物

D、分离度

E、重复性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薄层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时,在提取过程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防止发生乳化现象,静置容易分层。

第5题:

检查土大黄苷的方法是

A:检品的甲醇温浸出液,滴于薄层板上,紫外光灯下观察
B:检品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紫外光灯下观察
C:检品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薄层板上,紫外光灯下观察
D:检品的甲醇温浸液,滴于滤纸上,紫外光灯下观察
E:检品的乙醚浸出液,滴于薄层板上,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

答案:B
解析:
此题是考查大黄醇浸出液的荧光现象,以鉴别供试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土大黄苷”。大黄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紫外光灯下观察呈现棕至棕红色荧光;其易混品种由于含有土大黄苷而呈现亮(蓝)紫色荧光,可以区别。

第6题:

薄层色谱法中所用硅胶GF254,其中F254代表

A.这种硅胶通过了F254检验

B.制造厂的标号

C.硅胶中配有在紫外光254nm波长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物质

D.含吸收254nm紫外光的物质

E.这种硅胶制备的薄层板在254nm紫外光照射下有绿色荧光背景


正确答案:CE

第7题:

取样品与诺氟沙星对照品适量,分别加三氯甲烷-甲醇(1:1)制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15:10:3)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荧光与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的荧光与位置相同。对下列检测方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A、应对样品和对照品分离度的一致性,进行判断
B、本检测方法为薄层色谱鉴别法
C、本检测采用的是对照品法
D、应考察灵敏度、比移值(Rf)、分离效能等指标是否符合规定
E、本检测可用自制薄层板完成

答案:A
解析:
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是药物鉴别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方法,由于通常采用对照品法,所以使该类方法的专属性大大提高。鉴别时根据样品和对照品比移值的一致性进行判断。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使斑点的检测灵敏度、比移值(Rf)和分离效能符合规定。

第8题:

薄层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及其钠盐时,样品酸化后,用于提取苯甲酸的是( )。

A、乙醇

B、乙酸

C、正己烷

D、已烷

E、乙醚


参考答案:E

第9题: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盐酸克伦特罗经提取后,必须经()净化后,才能在HPLC仪器上分离、测定。

  • A、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柱
  • B、沉淀
  • C、蒸馏
  • D、薄层色谱分离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薄层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含量时,在波长为多少的紫外光下照射产生荧光?


正确答案:在波长为368nm的紫外光下照射产生荧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