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原子之间都是以单键相结合,成链状结构,碳原子的其余价键全部被氢原子所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饱和烃。

题目

碳原子之间都是以单键相结合,成链状结构,碳原子的其余价键全部被氢原子所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饱和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碳青霉素与青霉素类结构区别是

A、噻唑环上碳原子取代以硫原子

B、噻唑环上碳原子取代以硫原子,并在2-3位之间有一不饱和键

C、噻唑环改成噻嗪环

D、内酰胺6位用甲氧基取代氢原子

E、噻唑环上无羧基


参考答案:A

第2题:

有关同系物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饱和脂肪烃(达到9个碳原子以后)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

B、饱和脂肪烃甲烷和乙烷是惰性气体可引起窒息

C、不同烷烃类的毒性排列为环烃<直链烃<支链烃

D、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可增加其毒性,如乙烷<乙烯<乙炔

E、饱和脂肪烃(达到9个碳原子以前)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


参考答案:A

第3题:

碳青霉素与青霉素类结构的区别是()

A:噻唑环上碳原子取代了硫原子

B:噻唑环改成噻嗪环

C:噻唑环上碳原子取代了硫原子,并在2~3位之间有一不饱和键

D:β-内酰胺6位用甲氧基代替氢原子

E:噻唑环上无羧基


正确答案为: C

第4题:

碳原子之间都以()相互结合,成链状结构。碳原子的其余价键全部被氢原子所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称为饱和烃或烷烃。

  • A、单键
  • B、双键
  • C、三键
  • D、单键或双键

正确答案:A

第5题:

有关同系物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饱和脂肪烃(达到9个碳原子以后)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
B.饱和脂肪烃甲烷和乙烷是惰性气体可引起窒息
C.不同烷烃类的毒性排列为环烃<直链烃<支链烃
D.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键增加可增加其毒性,如乙烷<乙烯<乙炔
E.饱和脂肪烃(达到9个碳原子以前)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

答案:A
解析:
饱和脂肪烃甲烷和乙烷是惰性气体,可引起窒息。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但达到9个碳原子之后,却又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反而减弱。这是由于随着碳原子数增加而脂溶性增大,即脂水分配系数增大,易于经简单扩散透过生物膜进入组织器官发挥作用。而当碳原子数超过9个之后,脂溶性过大,不利于经水相转运,不易穿透生物膜达到靶器官。

第6题:

乙烷毒性>丁烷毒性( )。

A、在碳原子相同的情况下直链饱和烃>支链饱和烃

B、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麻醉作用增强

C、9个碳原子以上毒性减弱

D、有机磷结构式中的2-乙基被2-乙氧基取代后毒性增强

E、成环的烃类毒性>不成环的毒性


参考答案:B

第7题:

乙烷毒性>丁烷毒性( )。

A.成环的烃类毒性>不成环的毒性
B.有机磷结构式中的2-乙基被2-乙氧基取代后毒性增强
C.在碳原子相同的情况下直链饱和烃>支链饱和烃
D.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麻醉作用增强
E.9个碳原子以上毒性减弱

答案:D
解析:

第8题:

巴比妥酸经过以下过程其镇静催眠作用最强的为

A.4位次甲基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B.5位次甲基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

C.5位次甲基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取代基碳原子数之和为4

D.4位次甲基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取代基碳原子数之和为4

E.5位次甲基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取代基碳原子数之和为7


正确答案:E
巴比妥酸本身无生理活性,只有当5位次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才呈现活性。5位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之和为4时出现镇静催眠作用;碳原子数之和为7~8时,作用最强;碳原子数之和超过10时会产生惊厥作用。所以答案为E。

第9题:

胆汁酸C17位连接的基团是

A: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B:β-戊酸
C: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8~10个碳原子的烃基侧链
E:8~10个碳原子的多元醇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烷烃的分子结构特点是:碳原子间是以单键相连成()状。

  • A、直链
  • B、侧链
  • C、支链
  • D、链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