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重载货物列车施行制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题目

牵引重载货物列车施行制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开行重载货物列车在制动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列车紧急制动工况下的停车距离。
列车能否在规定距离内停车,这对制动机来说是首要任务。当机车、车辆编组成列车以后,特别是目前编组长大重载列车以后,随着列车编组辆数的增加,受《技规》规定紧急制动距离制约的列车运行限速在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紧急制动时列车尾部起紧急制动作用的时间要比列车头部晚好几秒。列车越长,晚得越多,空走距离越长。
(2)列车制动时纵向动力作用及安全性。
根据制动动力学理论,产生纵向动力作用的原因是:
①制动作用沿列车长度方向的不同时性,即列车前部先制动,制动力上升很快,列车后部后制动,制动力上升也来得慢;在缓解时,缓解作用沿列车长度方向的不同时性,即缓解波速的大小,也是产生列车纵向动力作用的原因。
②列车中各车辆(包括制动机)的类别和装载状态不可能完全相同,造成单位制动力(车辆每吨重量的制动力)沿列车长度方向的不均匀分布。
③各车辆之间的非刚性连结(缓冲器可压缩,车钩与车钩之间有自由间隙),使纵向动力作用更加剧烈。
(3)列车充气的时间。
列车编组增大后,对空气制动机来说,充气也是关键问题之一。列车编组为60辆(103阀专列),用JZ-7型制动机置于运转位,制动管充气至定压500kPa的初充气时间大致为10min左右。
重载列车通过长大坡道时的再充气问题比较严峻。在坡道地区,目前大部分采用循环制动法,在施行制动以后的缓解调速过程中,列车尾部副风缸压力是否能及时得到充分补充,这是重载列车能否安全下坡的关键。如果列车尾部副风缸压力得不到及时、充分补充而逐渐衰减,严重的则会大大减小列车的制动力,甚至导致列车速度失控,造成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
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是:使用电阻或再生制动(动力制动),在给定的速度内自动投入或解除空气(或动力)制动,也就是增设空气一动力制动联合作用的辅助功能。这样可使空气制动系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充气及凉闸。
(4)列车空气制动系统漏泄问题。
漏泄是空气制动机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影响充气和缓解的时间,且消耗能量,又使列车前、后形成压力梯度,不仅使列车尾部车辆的制动缸压力减低,作用迟缓,还往往是制动机发生故障的根源。严重时将使司机失去对制动管减压量的控制;即当自阀手柄在制动保压位时,制动管压力会迅速下降,使司机失去控制列车正常运行的能力。即使在标准漏泄范围内,也会由于在制动保压过程中的漏泄而使列车中的制动力分布不均。JZ-7和DK-1型机车制动机都具有制动保压后的制动管漏泄获得自动补风的性能。但是,这种性能必须与相适应的车辆制动机匹配,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从上述分析可见,列车缓解波速很低时(60辆编组列车的缓解波速:GK阀为70m/s,103阀为100m/s),导致同一瞬时列车前、后制动力不同,使车辆间产生纵向拉伸力。重载列车低速缓解时的纵向动作用力问题比制动时更为剧烈,司机在调速不当情况下,极易导致相当大的拉钩纵向力而产生列车断钩、分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采用“牵引辅助制动法”施行旅客列车站外调速时,应如何操纵?


正确答案: (1)站外调速要准确掌握制动时机,一次调整到适宜的速度;
(2)为使列车制动平稳,可采用“牵引辅助制动法”施行站外调速,其操作方法为:
①制动前20~30s将主手柄提至1~2位,利用较小的机车牵引力在制动前使全列车的车钩全部拉伸;
②采用早制动、少减压的方法进行制动调速,并使机车呈缓解状态,列车降至限制速度以下的适当速度后,先缓解列车制动,然后视情况再解除机车牵引力。
③采用“牵引辅助制动法”的目的,在于列车制动调速全过程中,各车辆的车钩始终处于拉伸状态,避免车钩反复伸张、压缩造成的纵向冲动,使列车平稳降速。这种方法对于装有盘形制动装置,制动力较强的新型客车,效果更为显著。
(3)采用“牵引辅助制动法”进行站外调速,因机车带有较小的牵引力,必须注意使列车速度降至比平时掌握的速度要稍低一些,以防列车超过道岔限制速度。

第2题:

列车制动机为一次缓解型时,牵引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两端的客货车转换阀必须置于货车位;分配阀转换盖板置于一次缓解位,非操纵端两制动阀手柄均应取出,各塞门位置应正确。

第3题:

列车施行常用制动时,货物列车运行速度在()以下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


参考答案:15km/h

第4题:

正常的空载列车救援故障的重载列车时,救援车司机应先按下高加速按钮,然后将牵引制动手柄由制动位打至牵引4位,待列车启动后可松开高加速按钮。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列车施行常用制动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 (1)运行中施行常用制动时,应考虑列车速度、线路情况、牵引辆数和吨数、车辆种类以及闸瓦压力等条件,准确掌握制动时机和减压量。
(2)进入停车线停车时,应做到一次停妥,并不应使用单阀制动停车。
(3)初次减压量不得少于如kPa。
(4)追加减压量一般不应超过两次;一次追加减压量不得超过初次减压量;累计减压量不应超过最大有效减压量。
(5)单阀缓解机车制动,每次不得超过30kPa。
(6)自阀减压排风未停止,不应追加减压或缓解列车制动。
(7)货物列车运行中,自阀减压排风未止,不得缓解机车制动;自阀减压后至缓解、停车前,机车制动缸压力不得少于50kPa。
(8)禁止在自阀制动保压后,将自阀手柄从制动区或保压位移向运转位(或缓解位、保持位)后,又移回制动区或保压位(牵引带有阶段缓解装置的列车除外)。
(9)货物列车运行速度在15km/h以下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长大下坡道区段因受制动周期等因素的限制,最低缓解速度不应低于10km/h。重载货物列车速度在30km/h以下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
(10)少量减压停车后,应追加减压100kPa。
(11)站停超过20min时,开车前应按规定进行列车制动机简略试验。

第6题:

重载列车制动装置应具备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应具有较高的制动波速和缓解波速;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闸瓦,如高摩合成闸瓦。采用性能良好的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保证车不滑行、重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力。要有密封式制动缸和良好的“压力保持”性能。

第7题:

重载货物列车在()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


正确答案:30Km/h

第8题:

重载货物列车速度在25km/h以下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列车施行常用制动时,货物列车运行速度在()km/h以下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


正确答案:15

第10题:

重载货物列车减压后,速度在()公里川、时以下时,不应缓解列车制动。

  • A、10
  • B、15
  • C、20
  • D、30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