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

题目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 A、8%
  • B、7%
  • C、6%
  • D、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A. ±3% B. ±5%
C. ±15% D. ±10%


答案:B
解析:

第2题:

下列关于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15%,伸长值应量测最终应力
B.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时,应预先调整其初应力,是相互之间的应力一致,在正式分级整体张拉到控制应力
C.锚固完毕后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宜采用砂轮机,严禁使用电弧焊切割
D.张拉过程中,应使活动横梁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并应抽查预应力值,其偏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按一个构件全部力筋预应力总值的5%
E.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10cm,锚具应采用封端混凝土保护

答案:B,C,D
解析:
先张法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开始量测。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时,应预先调整其初应力,是相互之间的应力一致,在正式分级整体张拉到控制应力。张拉过程中,应使活动横梁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并应抽查预应力值,其偏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按一个构件全部力筋预应力总值的5%。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cm,锚具应采用封端混凝土保护。锚固完毕后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宜采用砂轮机,严禁使用电弧焊切割。

第3题:

对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果采用相同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则()

A、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比先张法小

B、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与先张法相同

C、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比先张法大

D、没有任何关系


参考答案:C

第4题: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的一般操作过程为:调整预应力筋长度( )。

A.初始张拉

B.正式张拉

C.持荷

D.铺放预应力筋

E.锚固

答案:A,B,C,E
解析:
P41-47

第5题:

城市综合管廊预应力施工,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

A. 10
B. 6
C. 5
D. 3

答案:C
解析:
管廊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P401。

第6题:

关于张拉应力控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人 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10%,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 张拉控制应力。
B.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 6%以内
C. 必要时,应对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张拉时予以调整。
D. 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 力筋的内缩量,应不大于设计规定
E. 预应力筋张拉及放松时,均应填写施工记录


答案:B,C,D,E
解析: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人 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 张拉控制应力

第7题:

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预应力筋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 )

A.最大张拉应力值
B.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
C.最大伸长值
D.实际伸长值

答案:D
解析:
参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4.4条文说明:实际张拉时通常采用张拉力控制方法,但为了确保张拉质量,还应对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6%的允许偏差是基于工程实践提出的,对保证张拉质量是有效的。

第8题: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定后,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_____。

A.15%

B.10%

C.5%

D.3%


正确答案:C

第9题:

关于预应力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B、预应力筋张拉的目的是减少孔道摩阻损失的影响
C、后张法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
D、曲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

答案:B
解析:
预应力筋张拉的目的是防止预应力损失。

第10题: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 A、±2%
  • B、±3%
  • C、±4%
  • D、±5%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