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抗震设防的住宅,不得采用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和带转换层的结构。A、6B、7C、8D、9

题目

()度抗震设防的住宅,不得采用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和带转换层的结构。

  • A、6
  • B、7
  • C、8
  • D、9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OSI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层模型。

A、6

B、7

C、8

D、5


参考答案:B

第2题: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层以下住宅可不安装电梯。

A:6
B:7
C:8
D:9

答案:A
解析:
住宅层数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

第3题:

建筑场地为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度的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C

第4题:

简体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换层上部的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
B.8、9度时不宜采用转换层结构
C.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D.厚板转换层结构不宜用于6度及6度以上的高层建筑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筒体结构转换层的设计。8度时转换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9度时不应采用转换层结构。故选项B错误。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故选项C错误。厚板转换层结构不宜用于7度及7度以上的高层建筑。故选项D错误。筒体结构中,转换层上部的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故选项A正确。

第5题:

下列关于复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说法:
Ⅰ.7度抗震设防时,地上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结构;
Ⅱ.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Ⅲ.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仅需在加强层核心筒剪力墙处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Ⅳ.多塔楼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从嵌固端至裙房屋面的高度范围内,柱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Ⅳ正确,Ⅰ、Ⅱ、Ⅲ错误
BⅡ正确,Ⅰ、Ⅲ、Ⅳ错误
CⅠ正确,Ⅱ、Ⅲ、Ⅳ错误
D Ⅰ、、Ⅲ、Ⅳ均错误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10.2.4条,Ⅰ不正确;
根据《高规》10.5.1条,Ⅱ正确;
根据《高规》10.3.3条,Ⅲ不正确;
根据《高规》10.6.3条第3款,Ⅳ不正确。

第6题: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7度、8度和9度区域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域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正确答案:错

第7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塔连体结构,塔楼为办公楼,A塔和B塔地上31层,房屋高度130m,21~23层连体,连体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地下2层,如题31~32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塔楼均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题31:假定,A塔经常使用人数为3700人,B塔(含连体)经常使用人数为3900人,A塔楼周边框架柱KZ1与连接体相连。试问,KZ1第23层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B
解析:
连体结构双塔楼为同一结构构单元,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6.0.11条,塔楼经常使用人数3700+3900=7600<8000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抗震措施按6度确定,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130m高框筒结构属A级高度。
根据《高规》表3.9.3,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根据《高规》第10.5.6-1条,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23层在连体高度范围,KZ1抗震等级提高为二级。故答案选B。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确定;
②连体结构构件抗震等级的确定。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塔楼的人数确定塔楼的抗震设防类别;
②根据《高规》查出题中结构框架抗震等级,又根据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连的结构构件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下层,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因此抗震等级应从三级提高到二级。

第8题:

复杂高层结构有以下()

A.多塔楼结构

B.带加强层的高层结构

C.复式结构

D.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

E.错层结构


参考答案:ABDE

第9题:

下列关于复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说法:
Ⅰ.7度抗震设防时,地上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结构;
Ⅱ.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Ⅲ.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仅需在加强层核心筒剪力墙处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Ⅳ.多塔楼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从嵌固端至裙房屋面的高度范围内,柱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Ⅳ正确,Ⅰ、Ⅱ、Ⅲ错误
B. Ⅱ正确,Ⅰ、Ⅲ、Ⅳ错误
C. Ⅰ正确,Ⅱ、Ⅲ、Ⅳ错误
D. Ⅰ、Ⅱ、Ⅲ、Ⅳ均错误

答案:B
解析:
Ⅰ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4条规定,7度抗震设防时,地下室的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结构;
Ⅱ项,根据第10.5.1条规定,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Ⅲ项,根据第10.3.3条规定,在抗震设计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应在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剪力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Ⅳ项,根据第10.6.3条第3款规定,多塔楼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从嵌固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第10题: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上大空间转换结构的描述中,下列( )不正确。

A.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B.7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5层
C.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4层
D.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