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读书境界”的论述,第三层是什么?

题目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读书境界”的论述,第三层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过著名的“三境界说”,其中第三种境界引用的是()这位词人的著名词句。

  • A、辛弃疾
  • B、张先
  • C、周邦彦
  • D、李清照

正确答案:A

第2题:

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概念总结中国诗歌文化特征的著名学者是()。

  • A、钟山嵘
  • B、严羽
  • C、王国维
  • D、朱光潜

正确答案:C

第3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A.风格说
B.境界说
C.神韵说
D.格调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意境的相关内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第4题:

论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正确答案: 试作评价。苏轼和辛弃疾虽同属豪放词派,但二者风格不同,苏轼的词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故曰“旷”,辛弃疾的词多表达自己的报国壮志却往往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故曰“豪”。
东坡的词更显一种空旷之意,超然物外,犹如隐士独行于茫茫雪野之感。他的词,避世、道家的意境较浓。如“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
而稼轩的词,更多的是悲愤,是不平之意。因而在不平自有一种粗豪淋漓的快意,如“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这与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苏轼:(1)忘掉自我,返归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在之再无限的自然中得到永恒,也使自己的人生痛楚升华为动力,将之融入文学创作中。他追求的是诗书事业,是文人政治上的功名。
(2)苏轼三贬,贬地越来越远,生活越来越苦,年龄越来越老,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没有被打垮,相反他的心境越来越旷达。苏轼一生仕途多坎坷,命运多舛,屡受群小猜疑、嫉恨、排挤。长期外放,流落他乡,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火热激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就在最失意的外放为地方官的时候,他还是能够做到为民谋利益,乐观、积极的生活。
辛弃疾:
(1)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坚定的进取精神和执着的人生信念。他对于自己的境遇无法释怀,始终不能摆脱现实的痛苦。岁月蹉跎,壮志难酬让他渴望铲除现实中的黑暗,在痛苦中热烈的追求。
(2)对在战场上成就功名有着巨大的向往。无论遭受什么打击,遭遇什么样的磨难,他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虽然有许多时光在田园中度过,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政治和军事,他的隐居是被迫的。他追求的是弓马事业,是军事和政治上的功勋,是英雄所肩负的民族独立统一大业。

第5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的“境界”是指文学作品中不属于表面现实的情事。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将词分为三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什么?


正确答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7题:

“始于悲者终于欢”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语句。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答案:B
解析:

第9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提出了()。


正确答案:境界说

第10题:

请简要论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提出的“境界”的美学特征,井评述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他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所说的文学艺术的“境界”与“意境”含义基本一致,指的是文学创作中由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暗示出的含义深远、回味绵长的审美之境。
(二)关于“境界”的美学特征,根据王国维的论述,有以下几点:
①“境界”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色;
②其次,他指出“意境”,“境界”具有真实自然之美,由此,他提出了“不隔”的美学要求:
③对于同是体现出自然真切之美的作品之境界,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且引用西方美学理论,区分为“一优美,一宏壮也”。
(三)
①以“境界”、“意境”评论诗词,并不自王国维始,唐代以来的许多文学理论家都从不同角度论及意境问题,但惟有到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②王国维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艺美学理论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又体现山西方美学思想渗透影响的明显痕迹,因而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现代转换的开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