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在国内首次采用多楼连通的旅客捷运系统。该系统轨道长度4公里,每小时可运送旅客()人。A、8000B、8200C、8500

题目

新建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在国内首次采用多楼连通的旅客捷运系统。该系统轨道长度4公里,每小时可运送旅客()人。

  • A、8000
  • B、8200
  • C、850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航站楼内,工作人员上下旅客捷运系统时,严禁冲撞站台门、车门,严禁强行扒门,严禁强行阻挡站台门、车门关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航站楼最基本的广播分区应有( )和工作人员办公区。

A.国内(国际)旅客到达区
B.国内(国际)旅客出发区
C.国内(国际)旅客办票区
D.国内(国际)旅客问询区
E.国内(国际)行李提取区

答案:A,B,C,E
解析:

第3题:

在航站楼内,可以在旅客捷运系统(APM)吸烟、饮食、乱丢废弃物。()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在航站楼内,发现可能危及旅客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风险源需要及时通报以下哪个单位?()

  • A、航站楼管理部运行指挥中心(TOCC)
  • B、TAMCC
  • C、飞行区管理部运行监控模块值班经理
  • D、首都机场公安分局

正确答案:A

第5题:

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某机场航站楼项目,包括有站前交通中心、旅客捷运系统及行李快速转运系统,其总建筑面积达到近400 000㎡,屋顶最高处距机坪层近50m,其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设计难以满足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问:1.分析该航站楼项目是否适合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简述理由。
2.一般消防安全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3.性能化设计分析中人员疏散安全的基本判定准则


答案:
解析:
1.适合一般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适用于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建设工程,用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该工程由于建筑体量大,使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符合上述条件,因此适宜进行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 2.一般建筑消防安全目标包括:生命安全,即防止和减少建筑内部和周边及消防员因火灾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保护,即减少和避免火灾对建筑物及其内部物品的破坏;商业和社会活动的持续性,即减少活动中断的时间,降低活动中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保证某一特定活动能持续安全进行;环境保护,即限制火灾时释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总量,减少或避免火灾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和长期影响;遗产保护,即减少或避免火灾对遗产造成损坏或改变。
3.人员安全疏散所需时间(RSET)小于可用疏散时间(ASET)。

第6题:

2008年某候机楼产生折旧1000万元,国内旅客吞吐量为8万人次,若该候机楼里供国内旅客使用的面积占80%,则分摊到国内旅客的单位折旧为( )元/人。

A.10
B.100
C.110
D.1000

答案:B
解析:
国内旅客候机区成本=1000×80%=800(万元);国内候机区单位旅客成本=800/8=100(元/人)。

第7题:

在航站楼内,下列工程属于航站楼弱电工程的有(  )。

A.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B.广播系统工程
C.人行自动步道
D.时钟系统工程
E.捷运系统

答案:A,B,D
解析:

第8题:

在航站楼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品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乘坐旅客捷运系统(AP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某机场的候机楼产生折旧1.5亿元,该航站楼每年旅客吞吐量为15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10万。已知该航站楼面积中供旅客使用的面积占80%。其余为机场商业区,国内航班旅客、国际航班旅客候机使用的面积又分别占60%和40%。则国际旅客的单位成本为(  )元。
A.100
B.150
C.320
D.480


答案:D
解析:
计算过程如下:①将成本在旅客候机区和机场商业区之间分摊。即旅客候机区成本=1.5亿元×80%=1.2亿元;②将成本在国内航班旅客和国际航班旅客之间分摊:国内候机区成本=1.2亿元×60%=0.72亿元,国际候机区成本=1.2亿元×40%=0.48亿元;③将成本在各个用户之间分摊:国内候机区单位旅客成本=0.72亿元/100万人次=72元/人,国际候机区单位旅客成本=0.48亿元/10万人次=480元/人。

第10题:

在航站楼内,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品及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乘坐旅客捷运系统(APM)。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