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

题目

()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 A、1893
  • B、1894
  • C、1895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山”号军舰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不是一艘普通的军舰了,在武汉保卫战中,它是在1938年10月4日不幸被日本空军击沉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最终覆灭的地点是()。

  • A、旅顺
  • B、丰岛
  • C、威海卫
  • D、黄海

正确答案:C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阴公开称:“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的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济远、广乙二艘执行护航任务的战舰(见丰岛海战),并紧接着击沉了中国租用的商船“高升号”,截获了炮舰“操江”号.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的全线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教学内容的主题。(2分)
(2)请为上述材料撰写一份教学提纲。(6分)
(3)如果讲授上述教学内容,你会用哪些方式呈现。(5分)
(4)总结上述材料并得出合理结论。(2分)


答案:
解析:
(1)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在扩张中寻求出路(根本原因)
2.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3.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不积极备战
二、过程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三、结果
1.《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三国干涉还辽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导入时讲到日本的“大陆政策”,可展示相关示意图或图片,加深学生对大陆政策的认识。
在讲述黄海大战的时候,可以播放影片《甲午风云》中的重要片段,感受当时战争的激烈以及邓世昌等人的英雄气概。
在讲述《马关条约》的影响时,可请学生先进行讨论,再由各讨论小组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完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讲述三国干涉还辽内容时,可出示相应对联,例如“台湾今已归E1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表现当时民众的气愤之情。
(4)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蓄谋已久。

第4题:

1894年9月17日,日本侵略者的舰队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面上挑起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史称()


正确答案:甲午海战

第5题:

清军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是在()中牺牲的?

  • A、丰岛海战
  • B、马尾海战
  • C、黄海海战
  • D、威海卫海战

正确答案:C

第6题:

在朝鲜半岛日本对中国军舰突然袭击,不宣而战的时间是()。

  • A、1894年7月20日
  • B、1894年7月23日
  • C、1893年9月23日
  • D、1893年9月24日

正确答案:B

第7题:

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战役是()。

  • A、丰岛海战
  • B、平壤之战
  • C、辽东之战
  • D、黄海海战

正确答案:D

第8题:

我国近海面积最大的是()。

  • A、东海
  • B、南海
  • C、渤海
  • D、黄海

正确答案:B

第9题:

关于甲午战争,正确的是()。 ①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②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③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注意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④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⑤以198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984年4月17日结束 ⑥是日本在英、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 A、①②④
  • B、①②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最后全军覆没于()

  • A、丰岛海战
  • B、黄海海战
  • C、马屋海战
  • D、咸海卫海战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