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个体中,其中为纯合体占()。

题目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个体中,其中为纯合体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小麦自然情况下自由传粉,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若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在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时,全部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50%
  • B、50%、62.5%
  • C、62.5%、50%
  • D、50%、100%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下列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统计数据为1∶1的有(等位基因A、a和B、b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①由A和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中子一代测交的结果②由B和b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中形成子二代时的配子类型比③两对相对性状(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④对AaBB测交的结果⑤aaBb与Aabb杂交的结果

  •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A

第3题:

某种动物的体色,褐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两对由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Z与z,W与w控制,研究表明,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该动物的体色就表现为褐色,现在有一对动物繁殖多胎,后代中褐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值是7:1,从理论上分析,这对动物的基因型可能是( )。

A.ZzWwZzWw
B.zzWwZzWw
C.ZZwwzzWw
D.zzWwzzww

答案:B
解析:
这对动物繁殖多胎,后代中褐色个体和白色个体的比值是7:1,即3:3:1:1类型,那么这对动物的基因型可能是zzWw,Zzww或ZzWw,Zzww,所以答案选B。A项,子代中Z/z基因控制的表型中3/4褐色(1/4ZZ+1/2Zz),1/4白色(1/4zz),W与W基因控制的表型中3/4褐色(1/4WW+1/2Ww),1/4白色(1/4ww),故子代中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值为15:1(9:3:3:1),不符合题意;C项,子代中因Z/z基因控制的表型中全为褐色(zz),所以子代个体中全为褐色,没有白色个体,白色个体与褐色个体的比值为0,不符合题意;D项,子代中Z/z基因控制的表型全为白色(zz),W与w基因控制的表型中1/2褐色(1/2Ww),1/2白色(1/2ww),故子代中褐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值为1:1,不符合题意。

第4题: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后代中纯合体占总数的()。


正确答案:1/4

第5题: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获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占总数的()

  • A、1/4
  • B、1/6
  • C、1/8
  • D、1/16

正确答案:B

第6题: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型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50%和50%
  • B、50%和62.5%
  • C、62.5%和50%
  • D、50%和100%

正确答案:B

第7题: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1/4
  • B、1/6
  • C、1/8
  • D、1/16

正确答案:B

第8题: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和()。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和()。
(1)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随机结合;相等;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第9题:

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
  •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 D、自交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

  • A、甲×乙
  • B、甲、乙分别测交
  • C、甲×甲,乙×乙
  • D、甲×乙得F1再自交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