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十分突出。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有

题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十分突出。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有()。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 ④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导游服务经历的三个时期分别是( )。 A.民国以前 B.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C.新中国成立以前 D.改革开放以后


正确答案:D

第2题:

简述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答案:
解析: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均在这个时期发明和被广泛使用,并传到了欧洲等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比欧洲人使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400多年;我国宋代指南针已经普遍用于航海,后来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和“十二气历”早于英国800年;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准确计算出一年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几乎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火药在宋元时代被广泛用于军事,传到欧洲后,启发了近代化学的产生。这些均说明,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中国古代文明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题指要】 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掌握综合知识要点能力的题目。回答此题首先要全面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列举出来;其次说明这些成就在世界上都是早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很多 年的伟大成就;第三讲明宋元时期的这些科技成就传遍了世界,对整个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样回答就能够充分说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知识要点不可缺少,这是本题得分的关键,至于分析说明倒不太重要。

第3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新疆进入了什么时期?


参考答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第4题:

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


正确答案: (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该书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算方法。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分。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来很大便利。如平立定三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就是由于梅文鼎等人的阐发才使后人得明其真谛的。梅文鼎还对当时已经传入中国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撰述多部著作,并参照中西星表,绘制了较为完备的星图。新的星图的绘制是他会通中西天文学方面一项较大的工作,主要是将托勒密的星表、《崇祯历书》的星表、Bayes的星表以及《天文实用》、《天学会通》等记录进行系统整理,统一名称,并有所增补,对研究我国关于恒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还创制了月道仪等天文仪器。
梅文鼎对清代数学的贡献也很大。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26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其卷数和篇幅却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
(二)医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人才济济,医著宏富,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安医学在全国独树一帜,令人瞩目。就医学人才而言,出现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医家,如汪机、孙一奎、汪昂、吴谦,等。就医学著作而言,初步统计明清两代安徽医著约六百多种,约占清以前安徽医籍总数87.7%,新安一隅约四百余种,亦居全省之首。其内容涉及医学理论、临床实践、方书、本草、医案、丛书等各个方面,从通论到分科,从提高到普及,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吴昆的《医方考》是现存第一部注释医方专著,江昇的《医学类聚》则是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而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和吴谦等著《医宗金鉴》还被有关学者列为我国十大古医著之列。另外,吴勉学汇刻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痘疹大全八种》,顺琯辑刊的《薛氏医案二十四种》等,都是大型医学丛书。这些书籍对汇集和保存古代重要医学文献、促进祖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新安医家们已形成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实践中重视调养脾胃、肝肾与气血,用药平正中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对于中国独特的传染病学——“温病学”,新安医家如汪机、叶桂、郑康宸等人也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对于古代一种流传极广的传染病——天花,我国医家曾探索用种痘的方式来预防,而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据典籍记载于16世纪中叶发明于宁国府太平县。
(三)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随着安徽科技的空前繁荣,物理学领域随之出现著名学者及重要成就,较突出的是朱载堉和他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撰述《物理小识》,以及郑复光《镜镜詅痴》。在物理学方面,朱载堉的最大贡献是他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相邻各律间的等程性,使新的乐律对任何曲调都能应用,转调自如,彻底解决了旋宫变调的问题,有利于曲调的创作和乐器的制造,有很高的的实用价值。
方以智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物理小识》中。这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
郑复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光学家,他最杰出的贡献则是光学成就。1935年,郑复光写成《镜镜詅痴》一书。《镜镜詅痴》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发明:在研究透明柱体时,发现了全反射现象;在讨论发光体的光学性质时,使用了“光面”概念;提出和讨论了小孔成像的理论;至于光量参数的提出,更是当时光学研究的先进成果。《镜镜詅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光学专著,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当时已有的各种光学知识,形成了一个融合中西的独特的光学体系。

第5题:

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D

第6题:

围绕《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做一个教案。


答案:
解析: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
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分析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及作用。在内容上承接了必修三模块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同时又连接现实中中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
2、重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让学生了解本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通过必修Ⅰ、必修Ⅱ学习,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知识。
通过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地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同时也有利于课堂上的讨论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如电视、网络、收音机等,对我国近期的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教学(PPT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时事新闻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图片导入新课。2012年6月16号18时37分,神舟九号搭载3名航天员飞天,并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重要的一步。这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中一项重大的科技成就,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还在哪些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
(二)新课讲授
第一轮: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表格填写。

领域
成就
地位、意义

两弹一星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91-1994年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1970年“东方红一号” 卫星
加强了…打破…,提高…。和平利用核能已经取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载人航天
1992年实施载人飞船计划
1999年“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
2003、2005、2008年神五、神六、神七飞天
2011年神八无人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
2012年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农业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新品种——南优2号
大大提高…
有助于解决…
计算机
198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1993年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号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生物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0世纪末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
开辟…的时代
(世界第一)
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轮:学生讲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作用,教师补充。
内容一: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是指哪两弹一星?具体有哪些成就?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学思之窗) 介绍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对我国科研事业的贡献。(学习资料)
内容二:载人航天
学生讲解载人航天的成就。 学生谈谈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内容三:杂交水稻
学生讲解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就。 学生谈谈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内容四:计算机和生物技术
学生讲解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成就 学生谈谈计算机和生物技术成就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轮:学生合作探究重难点问题,教师指导分析解答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问题一: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是哪些因素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大发展?
探究问题二:
建国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教师指导分析: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科技工作者等角度分析原因,利用已学必须1,必修2的政治经济知识解答问题;同样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角度分析作用和意义。
探究问题三:
反思我国与世界科技大国的差距,我能为祖国做什么?(自由发表意见)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和学案)
本课小结:学习了本课,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认识到了中国与世界存在的差距,这就要求大家发愤图强,为振兴中华努力!

第7题:

新中国成立后,鱼类增养殖取得科技成就有几方面?


正确答案: 鱼类增养殖取得的科技成就:
①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②鱼类种质资源及保存技术
③鱼类增殖与保护
④鱼类生殖生理与人工繁殖技术
⑤鱼苗、鱼种生物学及其培育技术
⑥养鱼池生态学与食用鱼养殖技术
⑦稻田养鱼生态系与综合技术
⑧冰下水体生态系与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⑨鱼类养殖种类与养殖方式

第8题:

1964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不包括()。


参考答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第9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正确答案:⑴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科学院,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制定12年科技远景规划;
③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⑤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对科技与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⑵成就:
①工程建设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1962年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②原子能技术方面: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3年大亚湾核电站启动运转;
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④航天技术方面: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1年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1984年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计算机技术方面:1983年银河Ι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1993年银河Π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第10题:

中国共产党的保密工作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