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

题目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实现权力制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袭隋制,中枢机构仍为三省。中书省主出命,长官为中书令,正二品。门下省主封驳,长官为侍中,正三品。尚书省主执行,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为避忌讳,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为(),皆为从二品。

  • A、左右仆射
  • B、同三品
  • C、参知政事
  • D、同平章事

正确答案:A

第2题:

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 A、太尉
  • B、丞相
  • C、参知政事
  • D、御史大夫

正确答案:B

第3题:

(二)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假装  (2)穷尽

第4题:

中唐以后定制,不论哪一种职官,只要有()之号,均为宰相。即令是三省长官,不加这类称号,也不得入政事堂议政。

  • A、同三品
  • B、同平章事
  • C、参议得失
  • D、参知政事

正确答案:A,B

第5题:

()登上帝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宋神宗;富国强兵

第6题:

《宋会要辑稿·职官》解释某一官职时说:“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材料中的“贰宰相”的正式名称是()

  • A、同平章事
  • B、参知政事
  • C、三司使
  • D、中书省

正确答案:B

第7题:

平章政事


正确答案: 唐以后多个王朝宰相群体的一员。唐时初为不是正式宰相的其他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名义职衔。逐渐演变为正式官名。唐中期后只有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者才被认为是真正的宰相。宋朝宰相亦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辽南面朝官中书省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金尚书省置二员。元中书省、尚书省、诸行中书省置,为丞相副贰,丞相缺则为长官。此职明初始废。

第8题:

宰相参知政事的编制最多可达()

A.1-2年

B.2-3年

C.5-6年

D.4年


参考答案:D

第9题:

唐代,()是当然的宰相。

  • A、尚书左仆射
  • B、大将军
  • C、中书令
  • D、加“参知政事”

正确答案:A,C

第10题:

元朝中枢机构为中书省,三省制最终转变为一省制。中书省置中书令一人,常由皇太子兼领,真正实行宰相权的是中书令下属的(),由于元朝尚右,所以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

  • A、左右丞相
  • B、平章事
  • C、参知政事
  • D、左右仆射

正确答案: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