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

题目
单选题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

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

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宋代为监督地方官设立( )。

A.知州
B.郡守
C.通判
D.刺史

答案:C
解析:
宋代为监督地方官设立通判。

第2题:

庆历新政失败后,积贫积弱的局面一延其旧,改革议论不绝于朝野,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回答下列题:
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时的身份是()

A.宰相
B.参知政事
C.枢密使
D.地方官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对于历史的细节知识的考查。熙宁二年,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变法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推行一系列的新法。

第3题:

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江苏北部大致属(),淮河以南地区大致属于扬州。

A、徐州

B、常州

C、苏州

D、宿迁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上(明太祖)日:“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 A、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
  • B、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
  • C、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
  • D、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

正确答案:C

第5题:

早在公元前101年,西汉就在西域设立了地方官吏,管理屯田事务。公元前60年,西汉又设立西域都护府,统管整个西域地区的军政事务。这标志着什么?


正确答案: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正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第6题:

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与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 )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知州④通判⑤参知政亊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答案:B
解析:
武帝元封初,废诱郡监察御史。继之,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剌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宋初,武将解除兵权之后,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并负贵监督官员。

第7题:

庆历新政失败后,积贫积弱的局面一延其旧,改革议论不绝于朝野,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回答下列题:
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进士科专考( )

A.诗赋
B.经义和时务策
C.律令、断案
D.武学、律学

答案: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关于教育的改革。王安石废除盛唐以来无用的诗赋和呆板的帖经、墨义,代以考试经义、时务策,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

第8题:

王安石在熙宁兴学中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整顿太学,实行“三舍法”

B.整顿地方官学,颁置学田

C.增设医学、武学和律学等专门学校

D.颁布《三经新义》为全国学校统一的教科书

E.废除明经科,增加进士科名额,设立明法科


参考答案:A, B, C, D, E

第9题:

宋代江西进士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有许多一门数进士情形发生,如()等一门三进士。

  • A、王安石
  • B、洪迈
  • C、曾巩
  • D、刘恕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

  • A、段成式
  • B、王安石
  • C、隋炀帝
  • D、郭守敬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