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本纪记载,西汉文帝二年正月诏曰“夫农天下之大本也,其开籍

题目

《汉书》本纪记载,西汉文帝二年正月诏曰“夫农天下之大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景帝二年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业者也;锦纂组,害女红者也”。对材料正确的理解是()

  • A、汉初统治者关爱平民百姓
  • B、汉初统治者倡导重农抑商
  • C、汉初手工业阻碍农业发展
  • D、汉初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史记·周本纪》记载:“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可见古人认为地震的成因有:

A、阴阳失衡
B、天人感应
C、气候变化
D、星球运行

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相关知识。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有版本作‘镇’)阴也。”意思是:周将要灭亡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是平衡有序的;如果次序错乱,那是由于人民的干乱。阳气潜伏在下面不能出来,被阴气压迫着而不能发抒,这就会有地震。现在三条河川都震动了,这就是由于阳气无法发抒,而被阴气镇压着。古人认为这次地震是由“阴阳失衡”所导致的,而“阴阳失衡”是由于“民乱”,即人民未顺应天子的统治,未听从天命安排,即违背了“天人感应”。C项、D项错误,气候变化和星球运行并无体现。

第2题: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出自哪里?()

  • A、《礼记》
  • B、《国语》
  • C、《左传》
  • D、《论语》

正确答案:A

第3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和,在哲学上是指()。

A、质

B、量

C、度

D、质变


参考答案:D

第4题:

《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 A、郡、国之间的矛盾
  • B、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 C、推动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 D、推动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

正确答案:B

第5题: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何书上的记载?

  • A、《史记》
  • B、《汉书》
  • C、《资治通鉴》
  • D、《后汉书》

正确答案:B

第6题:

《夏本纪》是在哪部著作中关于夏朝的记载()?

  • A、《三国志》
  • B、《二十四史》
  • C、《史记》
  • D、《汉书》

正确答案:C

第7题:

《鸿门宴》一文选自()。

  • A、《史记·高祖本纪》
  • B、《史记·项羽本纪》
  • C、《汉书·项羽传》
  • D、《汉书·高祖纪》

正确答案:B

第8题: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

A、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B、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C、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D、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参考答案:D

第9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 C、百姓皆重商轻农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夏本纪》是出自()关于夏朝的记载。

  • A、《史记》
  • B、《三国志》
  • C、《汉书》
  • D、《后汉书》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