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

题目

翻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衍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以下材料,说明材料的主要观点,并进行论述。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答案:
解析:
(1)材料所述内容出自《学记》,《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它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尤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 (2)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后概括出来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即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时”是及时,即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孙”是指循序,即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摩”指观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3)“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事情发生以后才禁止,就会遇到障碍而难以克服,教育应注重预防;“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过了适当时机才去学习,虽然勤勉努力,也难以有成就,即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即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商量,就会孤陋寡闻,即教育应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发展;“燕朋逆其师”: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人违背师长的教导;“燕辟废其学”: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强调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4)教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第2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出自哪里?()

  • A、《论语》
  • B、《国语》
  • C、《左传》
  • D、《孝经》

正确答案:A

第3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和,在哲学上是指()。

A、质

B、量

C、度

D、质变


参考答案:D

第4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中庸》)


正确答案:谓之和

第5题:

翻译: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正确答案: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第6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出自()。

  • A、《孟子》
  • B、《中庸》
  • C、《道德经》
  • D、《论语》

正确答案:B

第7题:

翻译: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


正确答案: 上天让他对命运,生命不是圣人不去;单纯的对性,性不是教化不成;人要的就是情,爱情不是制度不规范。

第8题:

“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机,事后补救也难以成功。发展的不平衡性既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与成熟时间上不同,也表现为同一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学记》中的这句话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9题:

翻译: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正确答案: 孟子说:“伊尹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胜任工作上;伯夷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为人清廉上;柳下惠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思想和谐上;孔子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顺应时势上。”

第10题:

以下各项出自《大学》的是()。

  • A、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B、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 C、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D、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正确答案: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