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我国财税政策进

题目

材料一:为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说调整的主旋律,并逐步形成了“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材料二:2010年1月1日,对于微型企业的税收减半政策正式开始实施,成为2010结构性减税后透露出的第一缕亮光。 材料三:2010年,在企业所得税上,企业投资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新兴产业均能获得税收优惠。 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有增有减,结构性减税”的税制改革方案的正确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挖掘巨大的消费潜力,加快消费对美国的赶超,发挥超大市规模的战略优势。是有效应对美国对我国全面遏制政策的战略要点。(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我国在1998—2004年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成功实施了( )。

A.积极的财政政策

B.稳健的财政政策

C.中性财政政策

D.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在1998—2004年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成功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所以,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 )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正确答案:D
解析: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4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 )的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答案:D
解析:
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和蔓延,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5题:

为应对国际金融包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正确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试题点评】这个题真是出的挺偏的。参见教材126页。即便考生没有在教材上看到过这句话,但是如果结果实际稍加分析也是能得出答案的。

第6题:

根据本课程,“一带一路”倡议出台的背景是()。

A.我国产能过剩

B.我国产能不足

C.全球经济快速扩张

D.全球经济停滞不前

E.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答案:ADE

第7题:

试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谈谈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参考答案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即
  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2.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程度。
    3.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1)进一步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缩短货币政策的
  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2)正确评价货币政策的功能,实现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3)完善经济金融统计制度,加强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4)改进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运用,慎重选择货币政策标的,实现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从
  直接型向间接型的转变。
  (5)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的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提高商业银行对资金市场价格信号反应
  的敏感性,逐步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第8题:

财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参考答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援助

第9题:

关于我国财政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2015年宏观经济减速增长的特殊时期,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思路
B.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我国2016年的五大任务
C.2017年,我国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D.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选项C错误,2017年,我国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10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导致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如果这一假设成立,请分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答案:
解析:
(1)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总供给造成不利的冲击,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产出水平下降,造成经济在原有的价格水平下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只要总供给不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调整,价格水平就持续上升直到总需求重新等于总供给。结果,总产出与就业水平下降,而利率上升,一般物价也普遍上升,即造成通货膨胀,如图16-3所示。另外,不利的供给冲击还会导致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现象,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两方面的影响:温和的上涨将会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但是剧烈的上涨将会对经济产生不利的供给冲击,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3)在此建议政府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让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或让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控制价格的过快上涨,如采取税收政策鼓励进口低价的原材料,采取准备金和利率政策来调节货币供给,防止流动性泛滥等,必要时甚至采取行政手段直接规定原材料价格的上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