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学的贡献。

题目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学的贡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第2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正确答案:根据认知结构的不同.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前运算阶段(2~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和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一般需要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撑,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第3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答:(1)感知运动阶段(0q岁)。(2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1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分)

第4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是瑞士的发展心理学家,终身致力于个体认识发展的研究,提出了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1)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实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个体认知发展基本因素有四个: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成熟指的是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练习和经验指的是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的作用。社会性经验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一种新的建构。(3)认知发展的阶段其一、感觉一运动阶段(0~2岁)。此为儿童思想的萌芽期。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其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是儿童表象思维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凭借表象思维,他们可以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其三、具体运算阶段(7—l1、12岁)。这一阶段相当于小学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其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想发展个体的认知能力,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1)提供活动。为了增进儿童的活动经验,应该为他们提供大量丰富的、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2)创设最佳的难度。根据他的观点,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材料,促进学生认知发展。(3)了解儿童如何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儿童的认知发展。(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到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发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更加主动。(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他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5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答案:
解析: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着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成熟、练习、经验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以下概括:(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第6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52.(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即其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三)影响发展的因素:4个:(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第7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第8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

第9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认知发展理论:①认知发展的实质与原因。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②认知发展机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结构是图式。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是同化。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是顺应。将发展中的图式进行整合是组织。③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础。物理环境:个体从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从对物体发出的动作中获得经验。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平衡化: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④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o~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17岁)。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为基础。②这种理论是活动教学法。皮亚杰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认知发展’因此他提出活动教学法。③认知冲突法。在适应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儿童向下一个认知发展阶段发展。④加强儿童与同伴的交往。虽然皮亚杰更为强调活动的重要性,他也不否定与同伴交往的作用,因为同伴交往可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第10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第一,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第二,认识事物的顺序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第三,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②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第一,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第二,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三,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第四,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是恒定不变的。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逆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内容,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学校教育要做到:①提供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②创设最佳的难度。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③了解儿童如何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④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主动。⑤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