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题目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重点是是什么?(简答题)


参考答案: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题:

《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决定》确定韵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第3题: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1.以政府为主导的动力结构。2.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战略。3.以教学改革为主导秩序。

第4题: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学习的,每个学习者都自己的知识背景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知识的学习不能够结构化、去情景化的,知识不是统一的结论,而是一种意义的建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相对的,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意义建构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的,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习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的,不能够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理论;学习的内容既有结构良好的内容,又有结构不良的内容,,因此,学习有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3)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中心、实际情景、协作学习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教学设计。随机通达教学设计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意义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获得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学设计也应该使学习者能够从不同途径通达意义,获得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者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学应该围绕和结合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要求,为学生提供概念框架,框架中的概念就像建筑中的手脚架,或网络中的界面,为学习者提供进行知识学习的支持和途径。抛锚式教学设计:抛锚式教学认为,教学应该创造与真实任务类似的问题情景,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题给学生(即抛锚),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叫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自上而下教学认为,教学首先应该呈现整体性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问题解决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自己发现完成任务所需要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任务所需要的各级技能,在掌握这些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解决。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设计的提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组织方面都强调了学生学习中对学习材料意义的主动建构。

第5题:

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正确答案: 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总体目标:
①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②构建以高水平大学为龙头,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为主体,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纽带,教师教育系统与卫星电视网、计算机网络相融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沟通,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③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本科院校为依托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的教师教育新格局,2015年—2020年基本实现本科化。
④全国中小学教师平均学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到2010年,全国城乡新增小学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平均达到70%,新增初中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通过新教师补充和在职教师培训使在职小学教师基本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基本具备本科学历;高中阶段教师具有硕士学位者占15%以上。

第6题: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案:
解析: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第8题:

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理解。


正确答案:


第9题:

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政策制定方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1.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体系,优化教师培训课程,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有关教师资格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效果,对此我国可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同时,试着建立由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评审监督检查机构。此外,我国应该从合理设置教师教育的课程着手,加强教师在职期间的教育,为在职的教师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机会,如在职进修、脱产进修、培训班等。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
2.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制定合理的教师流动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两极化现象严重,民族众多且差距甚大,所以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增加对其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平衡教育资源。在这方面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值得我们参考,首先要以法规的形式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如规定教师定期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时间长短、流动的待遇等。要特别重视加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的教师流动,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实现教育公平。

第10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