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产品调整策略?这种策略的优缺点是什么?

题目

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产品调整策略?这种策略的优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消费者需求不同、营销环境不同、技术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往往采用产品调整策略。产品调整策略的优点是增加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从而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收益;缺点是增加了成本和费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C代码1】采用了一种繁忙等待(busy waiting)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缺点是什么?请用100字以内的文字简要说明。


正确答案:由于该算法策略每个任务进程要循环地去判断当前能否访问临界资源因此会浪费大量的CPU时间而且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死锁
由于该算法策略每个任务进程要循环地去判断当前能否访问临界资源,因此会浪费大量的CPU时间,而且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死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进程之间的互斥问题,即基于繁忙等待(Busy Waiting)的进程互斥实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当一个进程要进入临界区,首先需要检查是否允许它进入,若允许,则直接进入;否则,则循环等待。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各个进程是并发执行的,由于时钟中断的原因,使进程之间的执行顺序变得难以预测,每个进程都有可能在任意一条语句的后面被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采用基于繁忙等待的互斥实现方法,就必须考虑所有的可能情况,即如果每个进程在不同的位置被中断时,能否正确地实现进程间互斥。
由于该算法策略需要使用一个循环语句不断执行测试指令,即每个进程要循环地判断当前能否访问临界资源,因此会浪费大量的CPU时间,而且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死锁。

第2题:

简述渗透定价策略有何可取之处?在什么条件下适宜采用渗透定价策略?


正确答案: 渗透定价策略的优点:
(1)可以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2)通过提高销售量来获得企业利润,也较容易得到销售渠道成员的支持;
(3)低价低利对阻止竞争对手的介人有很大的屏障作用。
采用此策略的条件是:
(1)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存在着强大的竞争潜力;
(2)商品的儒求价格弹性较大,稍微降低价格,需求量会天大增加;
(3)通过大批量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第3题:

对企业生产上要求规模经济且市场需求具有同质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往往采用()。

A、产品调整策略

B、产品扩展策略

C、产品延伸策略

D、产品创新策略


参考答案:D

第4题:

在市场具有独特的巨大需求,企业技术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 A、产品发明策略
  • B、产品适应策略
  • C、产品延伸策略
  • D、品牌延伸策略

正确答案:A

第5题:

宜家采用了什么策略?()

  • A、渠道策略
  • B、低价策略
  • C、产品策略
  • D、高价策略

正确答案:B

第6题:

集中性市场策略有什么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这种策略?
集中性市场策略。即用特殊的商品和营销方案去满足特殊消费者的需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策略。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可以节省费用,可以集中精力创名牌和保名牌。但是也有缺点:实行这种策略对企业来说要承担一些风险,因为选的市场面比较窄,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儿,一旦市场情况变化快、预测不准或是营销方案制订得不利,就可能失败。
在以下情况下适宜采用这种策略:
(1)企业的实力比较薄弱。
(2)产品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差异性的较大或产品特性变化的较快。
(3)市场差异性的较大。
(4)竞争对手采用的是无选择性市场策略时。

第7题:

差异性营销策略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优点:
(1)小批量;
(2)多品种;
(3)生产灵活机动;
(4)针对性强;
(5)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饭店经营风险。
缺点:
(1)增加营销成本;
(2)可能使饭店的资源配置不能有效集中,顾此失彼。

第8题:

简述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适宜采用集中性市场策略?


参考答案:(1)企业的实力比较薄弱。(2)产品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差异性的较大或产品特性变化的较快。(3)市场差异性的较大。(4)竞争对手采用的是元选择性市场策略时。

第9题:

用用渗透定价策略的有何优点?简要说明在什么条件下适宜采用渗透定价策略。


正确答案: 1.可以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2.通过提高销售量来获得企业利润,也较容易得到销售渠道成员的支持
3.低价低利对阻止竞争对方的介入有很大的屏障作用:
(1)商品的市场规模较大,存在着强大的竞争潜力;
(2)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稍微降低价格,需求量会大大增加;
(3)遍过大批量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第10题:

在产品比较畅销的情况下,较适宜的人员推销策略是()

  • A、专职营销人员推销策略
  • B、技术人员推销策略
  • C、生产人员推销策略
  • D、企业全员推销策略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