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题目

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2题:

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

第3题:

简述农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的发明了农业,其影响十分深远。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经济从撰取性经济向生产性经济转变,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 
在农业革命基础上,人们开始对其他自然现象观察,积累经验,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促使人类生活方式从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而且为以后一系列社会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使人口得以较大增长,产生新的社会分工与物品交换。


第4题:

简述五四”文学的革命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全面否定了整个封建思想基础与文化体系,对中华民族从封建中挣脱出来,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2.确立了现代“人”的观念,以及个性解放、民主、科学等现代意识。
3.宣告了古典文学的结束和新文学的诞生。
4.密切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

第5题:

什么时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正确答案: 1936年10月。

第6题:

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4)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5)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7题:

请简单叙述一下长征的过程并说出长征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过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8题:

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第9题:

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③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第10题:

简述《法经》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法经》是战国初期魏国臣相李悝所制。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是追究犯罪人责任和囚禁方面的规定,相当现在刑法的总则。
意义:
1、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当时各国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对后世的立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