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游戏的卫生要求。

题目

简述幼儿游戏的卫生要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的游戏。


正确答案:
(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教师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发幼儿游戏的需要:一方面,在游戏场地放置一些新材料、新设备,引起幼儿开展某方面的游戏。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让幼儿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画册等,也能引发幼儿的某种游戏,并使幼儿知道应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开展游戏。
(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游戏的发展。
(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幼儿的游戏未能向前发展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给予提示、建议,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教师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游戏中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首先,可视幼儿的特点,给予引导。如果幼儿不善交往、寡言少语,那么教师在游戏中,就可创造条件,让其有较多的交往、谈话的机会。其次,可根据游戏的情节,予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明察秋毫,调停解决。

第2题:

简述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玩具在儿童游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幼儿休闲的“工具”,更是幼儿学习的“伴侣”。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玩具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真实体验。
(1)激发游戏的开展。借助玩具幼儿与世界互动,使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让世界变为可亲近可接受的、自己可控制的理想世界。
(2)提供练习能力的机会。玩具让幼儿成为了强有力的参与实践的运动者,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情感与个性,真正体验游戏的乐趣。
(3)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媒介,是幼儿关注自我和他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第3题:

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正确答案: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 2- 4.5 岁的幼儿。 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 程是:独自游戏(2 到 2 岁半)→平行游戏(2 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 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 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第4题:

简述幼儿游戏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自由性); (2)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4)游戏具有假想成分,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虚构性和社会性);
(5)游戏是能给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愉悦性);
(6)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第5题:

简述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计卫生保健要求。


答案:
解析:
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2)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不均衡——先皮下,后皮质;
(3)植物性神经发育不完善;
(4)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①兴奋过程占优势,②条件反射建立少,③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
(5)脑细胞的耗氧量大;
(6)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
幼儿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
(1)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注意用脑卫生;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提供合理的营养,保证大脑发育;
(5)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命题立意】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和保健要点。★★

第6题:

简述幼儿游戏活动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使用材料和器械,从中习得了许多关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概念。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性。比如,通过玩水,幼儿就了解了水的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有重量等特性。
(3)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在游戏中要进行想象,把一个物体想象成另外一个物体,把一个人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就得到了发展。
(4)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来玩。这使幼儿有机会去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们动脑筋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了交往的需要,语言就发展起来了。

第7题:

简述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求。


答案:
解析:
(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
(2)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3)供给足够的营养;
(4)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命题立意】考查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求。★★

第8题:

简述幼儿游戏活动设定游戏时间时应注意的内容。


正确答案:
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安排出游戏的时间,“专项专用”,以保证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而不至于被其他活动所侵占。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1)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
(2)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
(3)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
(4)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

第9题:

简述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要求。


答案:
解析:
(1)良好的呼吸卫生、文明习惯。
(用鼻呼吸、正确擤鼻涕、不吐痰、打喷嚏要遮挡、不挖鼻孔、不蒙头睡觉等)
(2)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
(3)空气流通。
(4)积极锻炼。
(5)注意衣着。
(6)保护声带。

第10题:

简述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


答案:
解析:
(1)目的性不强; (2)兴趣不稳定;
(3)兴趣持续时间短;
(4)重内容,轻规则。